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旦 摄

#爱尧都 爱临汾 赢未来。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春意盎然、阳光明媚。临汾市尧都区老年大学摄影班的26名学员,早上乘车来到运城市新绛县阳王古镇,在这里要拍摄稷益庙庙会,感受不一样的民俗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旦

稷益庙,故俗称阳王庙。创建时间不详,重修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占地面积130余平方米。庙宇南临稷王山北望汾河水,坐北向南,原山门、献亭、两厢房已毁,现仅存舞台和正殿。舞台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施大额枋,台口宽近10米,稍间空间较大,这种形制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2001年6月25日,稷益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旦 摄

稷益庙,完整保留了明代壁画,这处壁画不同于永乐宫浓厚的道教色彩,也不同于一般佛教寺院的佛教色彩,其以古代传说故事为体裁,通过壁画展现了朝三圣、稷益传说、烧荒、狩猎、斩蛟、伐木、耕获、山川园林等故事画面,是研究中国古代壁画艺术、农业生产的重要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旦 摄

稷益庙里的戏台高大雄伟,是一处典型的明代木构建筑,为单檐歇山顶,其梁架木柱,历史沧桑。每年的庙会期间,都有蒲剧剧团在古戏台上唱大戏,观看者来自四邻八乡的村民,中午看戏晚上看,热闹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旦 摄

每年的“二月二”庙会的当天,来自阳王镇各村组织的高跷抬阁和拉鼓车、打花鼓、扭秧歌、跑旱船,整个庆典活动热闹非凡,四邻八乡村民主动的义务的参与积极性十分高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旦 摄

从东到西约一公里街道真是锣鼓喧天,鼓乐阵阵,整条街道两侧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在嘈杂声中更显得红火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旦 摄

每年的“二月二古庙会”,也源于在该庙内对后稷的祭祀活动。据当地人讲,二月份,正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要开始春播,劳作了。春天正是播种“希望”的时候,因此,乡亲们聚在一起搞社火表演,也寄寓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旦 摄

今年的庙会活动大大不如往年热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骡子拉车不见了、高跷走兽不见了、高台花鼓不见了、就连抬搁也不见了。

据说,当地召开两会,为了安全不出事,控制了民俗活动的规模......

张旦 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