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民国时期的上海,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纸醉金迷的东方巴黎,还是热血的帮派火拼呢!

而提起上海帮派的话,那就必然会提起“青帮”以及杜月笙这个人物。

杜月笙可谓是民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他从一个水果行的学徒变成高桥镇的小混混,后来更是混成了上海“青帮”的老大!

杜月笙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无论是与命运对抗还是与人斗争,凡事他都总能“逢凶化吉”,为人处事更是令人称赞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命运也是公平的,年轻之时有多风光,晚年之时就有多凄惨!

就在1951年8月16日这一天,躺在病床上正处于弥留之际的杜月笙,突然从睡梦中清醒了过来。

他急忙喊来了女儿杜美如,并且对她说道:“你现在马上去一趟汇丰银行,把代存的保险箱立刻取回来”!

杜美如看到父亲如此着急,便连忙答应了父亲的要求,马上去了一趟银行取出了保险箱,然后立刻拿回了家。

家人们都以为是要开始分遗产了,可是当杜月笙打开保险柜之后,所有人却都被眼前所看到的东西给惊呆了。

那么保险柜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竟然能让杜月笙的家人做出如此的反应。

原来他们仔细一看,这保险柜里面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金条”和“银元”,也没有预想中的“奇珍异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全都是一沓沓别人曾经向杜月笙借款时所写的"欠条"。

在这些欠条之中,借款数额较少则的有5000美元,数额大的就高达了500根“大黄鱼”金条!

这些在欠条里签上自己大名的借款人,大多数都是当时国民党内有权有势的军政要员,而他们也完全有着还债的能力。

此时的杜家因为缺钱,在香港的生活已经非常困顿了。

而杜月笙看着这些刚从银行里取回来的欠条,不禁回想起了自己当初刚来香港时的情形。

早在1945年的五月份,杜月笙便动身搭乘客轮来到了香港。

当客轮驶抵香港的时候,闻讯赶来迎接杜月笙的,也只有在香港的少数家人和亲友!

寥寥几人的冷情场面,在喧嚣嘈杂的码头上显得格外的不起眼,杜月笙见此情景,一股悲怆之情不由得瞬间涌上了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突然意识到:此时来到香港的自己,早已经不是那个曾经在上海“叱咤风云”的杜老板了!

在抵达香港之后,杜月笙一家直接住进了以前事先买好的房子—坚尼地台18号。

这套房子并不是什么高档的别墅,并且楼上还住着杜月笙的同乡好友陆根泉一家。

陆根泉是“陆根记营造厂”的老板,是当时闻名的“营造业巨子”!

一楼的“杜公馆”,就是陆根泉当时通过香港房地产业的朋友,用六万港币订下来的。

和上海气派的“杜公馆”相比,这所房子显得实在是太过于寒酸和简陋了,

不仅不够“气派”,还没有着庭院和围墙,更是没有后花园,就连房间的数量也是少得可怜。

而此时此刻,连同孟小冬在内,杜月笙的家眷们总共有20多人。

另外还有着司机、秘书和仆人等十余人,如果都要住在这里面的话,那是根本住不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减轻“住房不足”的压力,杜月笙只好让三太太孙佩豪带着儿子住在了外面,其他已经成家的三个儿子也都住在了外面。

而仆人中也仅仅只是留了一两个住在家里,其他的也都统统住在了外边。

此时的“杜公馆”门前,再就没有了昔日“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常来“杜公馆”的人,也大多只是平日的至亲好友。

而且杜月笙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哮喘病时有发作,神志也是愈加的涣散。

好在孟小冬一直都陪在身旁,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而杜月笙也一直都是闭门养病的状态!

当时的杜家早已不算富裕了,在杜月笙来香港之前,他就卖掉了上海杜美路的大楼。

而卖掉大楼所得到的45万美金,在他来香港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香港的汇丰银行。

杜月笙在“逃离”上海的时候,因为走得太匆忙了,所以并没有带上什么钱,到了香港之后,他也只能靠“吃老本”过日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用之前上海卖大楼的所得的45万美金,要支撑起杜家上下几十口人的开销,这也使得杜家在“避居”香港的日子,过的是越来越艰难和“捉襟见肘”了。

而就在杜月笙临终前,他让女儿从银行保险箱内取出的那一沓沓的欠条,则给杜家人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他们认为:这些钱是别人曾经向杜月笙所借的钱,现在欠条白纸黑字都的这,随时要回来的话,那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杜月笙从这里面厚厚的欠条中随便拿出一张去兑现的话,也足以让此刻困顿中的杜家生活质量改善很多了。

可是,杜月笙接下来的做法却“惊呆”了家里的所有人。

只见他把从保险箱中取出来的厚厚的欠条,拿起来后一张一张的给撕掉了,最后还全部进行了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人们看见杜月笙的做法感到非常地诧异,她们马上纷纷地说道:“这烧的可都是钱呐”!

可杜月笙看着家人不解的表情,却极为严肃地低声说道:“我这是在救你们的命啊”!

看着家人们眼中依然疑惑的样子,杜月笙又慢慢地说道:“我不想让你们在我走了之后跑去打官司,讨债什么的,我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财产,以后就要靠你们自己去养活自己了”!

这时候,杜月笙的子女们也都微微点了点头,似乎听懂了父亲所说的话。

杜月笙看着满脸疑惑的家人们接着说道:“我杜月笙的儿子不能成为向人讨债之人,借出去的钱表面上看只是钱,可实际上这些都是交情!

真心感恩的人会记住杜家的好,以后也会帮助你们的,可是不感恩的人,你们如果去要的话,反而会给你们带来杀身之祸”!

早在杜月笙年轻时期,他便常说一句话:

“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人情,而且人生还要下好三碗面,体面,场面,情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杜月笙的“三碗面论”,这在民国时期也是非常有名的!

杜月笙的嘴上是这样说的,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一直到他去世之前,他也都不愿意放下身段去讨债。

在烧完了所有的欠条之后,杜月笙又断断续续的口述了关于财产分配的遗嘱。

此时的全家人,最关心的就是财产的分配方案!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此时的杜月笙已经并没有多少财产可供他们进行分配了。

杜月笙最后开口说道:我现在手里只有十万美金可以进行分配了!

听完杜月笙的话后,此刻所有的家人都感到了无比的震惊和不解!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曾经的“青帮大佬”杜月笙挥金如土几十年,最终手里竟只剩下区区的十万美金了!

杜月笙这几十年来呼风唤雨,曾经用钱时也是一掷千金,毫无吝啬,得到过他经济援助的各界人士也不在少数。

而杜月笙自家也有银行和企业,如今怎么会落得只有这么少的可怜积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在1936年之前,杜月笙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烟土”!

而杜月笙这个人花钱大方,“钱来的容易,去的也快”,在抗战胜利之后,他不能再继续做“烟土生意”了,因此收入也是极速的下滑。

而杜月笙对于其他的生意根本就是外行,他自家的许多事业。

比如:“华丰面粉”、“大达轮船”以及纺织,造纸等产业,也都是在好朋友或者学生的协助下才办起来的。

而杜月笙在其中也并没有股份,只是做了些“挂名董事长”,“常务董事”等职务。

在这些公司之中,他并不亲自主持业务,公司的盈亏他也从不过问。

因为杜月笙非常清楚地知道:别人是把他当做“挡箭牌”,而他自己也是靠着这些产业来提高身价,更能“放交情”!

因此他常常赔着“时间”和“人情”,有时候甚至还要倒贴给人家办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知:虽然杜月笙曾经有过70多个董事长的头衔,可是真正他能支配利润的,也只有自家的几个银行和公司!

但是在自家的几个事业之中,能赚到的钱却是微乎其微,实在不足以维持他的庞大开销。

因此,杜月笙在逃往香港的时候,手中没有太多的积蓄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时的杜月笙看出了家人眼中的异样眼光,他知道家人们没有想到他的积蓄会如此之少。

但是,杜月笙也并没有理会家人们的震惊,因为此时的他身体正承受着巨大的疼痛,他也再不愿意多说半句话了。

如果把十万美金折合成当时的港币的话,也不过是六十多万元的港币。

而如果由四位太太、八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来平分这笔钱的话,他们每一个人又能分得到多少钱呢?

在简单分配完遗产之后,家人们都默默地接受了,也并没有人提出什么异议。

一件大事就此风平浪静的解决了,这也让杜月笙此刻的内心稍微有了些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杜月笙就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安排,他歇了一会后缓缓地说道:

“此地是香港并不是上海,丧事切忌铺张,从移灵到大殓,前后不要超过三天,我去的时候就穿长袍马褂,这也我穿了大半辈子的衣裳”。

家人们听到后也是哽咽着不住地点头。

杜月笙顿了顿,接着又说道:“在我死后一定要用一口好棺材,这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我不想一直葬在香港!

如果以后有机会再回上海的话,那时候肯定需要转移棺木,如果棺木质量好的话,那就好办的多了”!

在交代完后事之后,1951年八月十六日的下午四时五十分,杜月笙于香港病逝,终年63岁!

在杜月笙去世之后,家人和亲友们按照他的遗嘱:为他买了一口价值1.5万港币的楠木棺材。

然后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举行了丧礼,接着,灵柩被暂时存放在了香港的“东华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统计:杜月笙的“丧葬仪式”全部开销共计约为十万港币,而在他去世之后,也并没有一个人主动地前来还过钱!

一年之后,也就是1952年十月二十五日,在香港存放了一年多的杜月笙灵柩。

因为弟子陆京士等人的奔走,最终才被转移到了台北市南京东路的“极乐殡仪馆”!

差不多等了一年的时间,才在次年的6月28日举行了安葬仪式,把他葬在了“秀峰国小”的后山之中。

杜月笙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死后能葬回自己的老家—上海高桥镇。

就连在他弥留之际,杜月笙也曾数次地强调过这个愿望,但是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地原因,使他的遗愿终未达成!

至此,叱咤了一代风云的"民国枭雄",上海的“青帮龙头”杜月笙,就这样草草地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故事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敬请各位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