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多数人一看这三个水浒好汉的官衔,便会毫不犹豫地断言,林冲无疑是最高阶的那一个。

只因林冲的头衔前冠以“八十万禁军”的威名,听起来便足以震慑人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且让我们细细剖析。

要解开这谜团,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北宋时期的武将官职体系。

《水浒》这部作品以宋朝为背景,那个时代的官职犹如一片茂密的丛林,种类纷繁复杂,但其主干则源自隋唐与五代的基础。

宋朝建立之前,国内历经五代之乱,节度使们滥封官职,致使各种官名层出不穷,每个官职在不同场合可能有着迥异的权力和地位。

在这三人登场的时刻,他们的背景也逐一揭晓。鲁智深,他曾是老种经略麾下的提辖,林冲则是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而武松,则是由县令举荐出来的县内都头。

这三者,虽然听起来都颇具威严,但实则都属于基层中下级武官。

尽管林冲的教头之名听起来最为响亮,毕竟宋朝的禁军是国家的核心力量,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称号,一听便足以令人心生敬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冲是禁军中的日常训练教习,依照宋神宗时期的禁军武官架构来看,他这禁军教头的身份,只是士官层级的一员,级别与地位都算不上显赫,更无法与军官相提并论。

在他之上,尚有都教头、巡教使臣,而那最高级的巡教使臣,其品阶也不过是八九品的小官。

可见,在武将的庞大体系中,教头这一职位,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军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林冲的交际圈子也反映了他的身份地位。他所结识的陆谦等人,不过是太尉府中的下级仆役吏员,与他的身份相去不远。

正因如此,像白虎堂那样机密重地,林冲此前从未涉足,对其一无所知。

与林冲地位相仿的教头王进,亦是如此。他在逃难时,曾到地方州府寻找庇护,一提及自己是东京来的教头,茶博士便轻描淡写地表示府内教头众多。

这足以看出,教头这种非军官的身份,在当时确实无足轻重。

武松的情况也颇为相似。他是由县令直接举荐的,实际上并未真正融入体制之中,只能算是县令任用的一名武吏。

都头这个职位,在过往的岁月里,曾拥有极高的地位。五代时期,都头作为统领千人的将领,手握实权备受尊崇。许多统治者甚至将自己的亲军称为都,可见其重要性。

然而,到了宋朝,都头的地位与价值便大幅度下滑,不再拥有昔日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松的职责,主要便是守护县内的安宁,与现今的县警颇为相似。

在那个时代,他这官职的地位虽有限,但他在县内受到的尊重,并非源于官职的高低,而是他个人的非凡能力。自古以来,英雄总是备受推崇,武松这位打虎英雄,自然威望极高,这是理所当然的。

与武松和林冲相比,鲁智深的官职无疑是最高的。提辖官一职,情况颇为复杂,宋朝时,地方州府长官常兼任此职。

鲁智深并非文臣出身,他是从军中一路升迁至提辖的。他不仅是军官,品阶也相当高。按宋朝的官职体系,提辖的品级大约在六品至七品之间。

他的职权也相当大,不仅负责军队的训练,还要维护地方的治安,甚至包括军队的赏罚评价。无论是实权还是品阶,鲁智深都远超过武松和林冲。单单是军官的身份,就比吏员高出了许多。

据鲁智深所言,他是由老种经略相公举荐到渭州担任提辖官的。

武松虽也是被举荐为官,但举荐他的仅是县令,而鲁智深的举荐人则不同,老种经略与小种经略,乃是赫赫有名的种师道兄弟,这样的背景,自然非比寻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略安抚使,在宋朝的边疆地带,几乎成了一方统帅们的标配。官阶高至从一品,低至正二品,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手握重权,举足轻重。

这经略安抚使与县令之流,实乃天壤之别。他们不仅手握兵权,更有举荐贤能的特权。种师道兄弟,在宋末之际,如同军队的支柱,深受皇帝倚重。

他们举荐鲁智深入仕,其官职之显赫,自然不言而喻。

然而,世事难料,武松与林冲等小吏员,却似乎活得更为自在滋润,而鲁智深的生活却显得逊色几分。这其中的缘由,恐怕非我等外人所能轻易窥探。

话说回来,小说毕竟是小说,它并不完全依照史实来描绘。那些官职、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人们对它们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林冲在书中,一身军官的派头,即便他的官职在当时并不起眼,但也无人敢轻视。

在宋朝那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武将们的地位本就岌岌可危。而梁山这批人,真正在朝中担任高级官职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人不过是中下级官吏,他们的见识,又怎能与经略安抚使相提并论?

鲁智深行事有分寸,懂得进退,能在大官之位上果断放弃,更显其仁义之心。他能做到那么大的官,也就不难理解了。他的仁义与智慧,使得他在那个战乱的时代,依然能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