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中国工程院已故院士简介(四)》(以去世时间为序)。

黄宗道院士(1997年当选,农业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宗道(1921年2月3日—2003年4月26日),男,汉族,出生于湖北孝感县,中国共产党党员,橡胶专家和土壤、肥料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原院长,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黄宗道于1939年1月在四川成都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学习;1949年2月,在南京金陵大学任讲师;1952年8月,任南京农学院讲师;1954年8月,任广州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4月,任海南岛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研究员、院长、党委书记;1986年4月-1991年8月,任海南岛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研究员、院长;1988年8月-1993年2月,任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90年4月-1994年6月,任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9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4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南京逝世,享年82岁 。

黄宗道长期从事天然橡胶的研究工作。

梁春广院士(1995年当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春广(1939年2月1日—2003年5月27日),广东梅县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春广1954年入读梅县高级中学;1957年考入中山大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被分配到电子部第十三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第十三所第一研究室技术员、课题组长,第一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世纪60年代,梁春广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6~1987年研制出“分子束外延超晶格场效应器件”。1992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7年获电子工业部电子杰出人才(荣誉)奖。2001年荣获“国家八六三计划重要贡献奖”。2002年荣获第九届何梁何利基金奖及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二等奖。

王三一院士(2001年当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三一(1929年1月1日—2003年8月5日),浙江省桐庐县人,水工结构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三一于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8年担任水电部长沙勘测设计院设计组组长;1970年担任水电部第八工程局设计院设计总工程师;1983年担任能源部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4]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8月5日在长沙逝世,享年75岁。

王三一长期从事水利水电设计工作。

莫伯治院士(1995年当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伯治(1915年3月2日—2003年9月30日),广东省东莞市人。建筑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高级技术总顾问 。

莫伯治于1936年从中山大学工学院毕业后留校当助教,之后担任滇缅铁路和四川公路局工程师;1951年回到广州开展岭南庭园和民间建筑调研;1952年开始先后历任广州市建设局工程师,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工程师、总工程师、总建筑师、技术总顾问,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珠江设计院名誉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创建广州莫伯治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1998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首批资深院士;2003年9月30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1岁 。

莫伯治长期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和城市规划工作。

侯德原院士(1995年当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德原(1912年4月24日—2003年10月17日),江苏省泰州市人,邮电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高级工程师。

侯德原于1935年从交通大学电机学院电信系毕业 [10],之后考入交通部工作,先在上海国际电台从事无线电话工作,担任值机员;1937年调到武汉台,改作长话电话工作,筹建第一区干线维护处,担任机务段长,机械工程师职务,中间曾调交通训练所作三等技术员班主任,电信总局成立后调为工务处第一科长,后代理工务处处长;1945年正式派为工务处长;1947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贝尔电话公司学习传输工程;1948年回国后仍任原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电信总局工务处副处长,北京长途电信总局副局长,邮电部设计局副局长,北京邮电设计院副院长、院长兼总工程师;1978年担任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1979年调任邮电部副部长;1982年担任邮电部担任顾问;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10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侯德原主要从事电信技术工作。

黄耀祥院士(1995年当选,农业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耀祥(1916年8月17日—2004年2月22日),男,汉族,广东省开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水稻遗传育种及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黄耀祥考入中山大学物理系,后改读农艺系,主攻作物遗传育种学,师从丁颖教授;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从国立中山大学农艺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农事试验场工作;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2004年1月,在广东省稻作改进所工作;1949年后,分别在广东省农业试验场、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从事水稻育种研究;1979年—1983年,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农业学部;2004年2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

黄耀祥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及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陈太一院士(1997年当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太一(1921年12月29日—2004年5月6日),江苏省宜兴人,通信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科学技术部总工程师,总参通信部科学技术部总工程师。

陈太一于1944年从广西大学毕业;1946年获得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硕士学位 ;1947年2月担任广州第六区电信管理局工程师;1951年担任中南邮电管理局无线电工务科科长;1952年担任张家口军委工校副教授;1958年担任西安军事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无线工程系副主任;1963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科学技术部总工程师;1970年担任第十九研究院技术组长;1978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总工程师;1982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5月6日逝世,享年83岁 。

陈太一在解放军内率先倡导信息论研究和应用,在军事通信装备体制和通信网方面有较深研究。

马福邦院士(1994年当选,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福邦(1934年7月26日—2004年5月30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籍贯广东顺德,核反应堆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前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

马福邦1955年9月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1980年10月—1983年6月任二机部原子能所堆工部副主任;1984年7月—1986年6月任核工业部科技核电局副局长;1986年6月—1988年6月任核工业部核电局局长;1988年6月—1993年5月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党组成员、总经理助理、核电局局长;1993年5月—1999年7月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工程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7月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2004年5月30日在杭州逝世,享年70岁。

马福邦长期从事核反应堆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