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时期,由于一些干部的胡作非为,违背了毛泽东主席的初衷,导致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大饥荒。在这样的困境下,即便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也不得不与家人一同忍饥挨饿,靠吃糠咽菜度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老爷爷生病了,母亲特地为他擀了一碗面条。但老爷爷却婉拒了,他说:“我不馋,这碗面快给孩子吃吧。大人少吃一口,孩子就能多吃一顿。”要知道,八十多岁的他,平时主要以地瓜面和野菜为食,一年到头都很难吃上几顿白面条。他怎能不馋呢?但他只吃了几口,就借口说吃饱了,让母亲把面条端回去给孩子吃。这其中的关爱,让人深感痛心。

一九五九年的一个夏夜,全家人和邻居们都在街上乘凉。老爷爷如常拿着“稿简”睡在小木桥南面,鞋子垫在稿简下。他睡得如此安详,直到生产队的干部推着车子沿街分发西瓜,老奶奶喊他,才发现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邻居们都感慨地说:“这是老人家修来的福分啊,临走时没受什么痛苦。”

我的老奶奶,和大多数中国农村妇女一样,婚后并没有名字,我们一直都称她为老奶奶。她的娘家是邻村的宋姓人家,所以族谱和家堂上一直写着“宋氏”二字。自我记事起,老奶奶和老爷爷就住在南屋。我是家中的老大,自从母亲生了三弟后,奶奶晚上就负责照看二弟,而我则一直跟老奶奶在南屋一起睡觉。

因为我睡觉不老实,经常乱蹬腿,有时可能不小心蹬到了老爷爷的腿。每天早上,老爷爷都会笑着说:“哈哈,又被趽(蹬)死了!”这虽然像是抱怨,但更多的是喜悦与自豪。因为在他眼里,我们这些孙子辈都是他的宝贝。

跟老奶奶一起睡觉,真的是一种幸福。晚上,她会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如《薛礼征东》和“孙悟空与杨二郎斗法”等。有时,她还会指着墙上的年画给我讲故事。虽然当时我还小,不太懂,但这些故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奶奶不仅会讲故事,还会给我们出谜语猜。比如“黑布袋、黑布袋,下雨阴天拿不进来”(指的是房上的陶制烟筒),还有“铁将军、石秀才,两个打仗极厉害,来了个红头老爷爷给他们拉开”(描述的是用火镰、火石、火绒打火的情景)。虽然老奶奶不识字,但在我心中,她非常有学问。她给我出过很多这样的谜语,讲过很多有趣的故事,至今都记忆犹新。

老奶奶性格开朗,身体健康,也非常能干。听奶奶说,解放前我们家开点心铺时,生意非常红火。奶奶和母亲负责和面、制胚;爷爷负责配料、烘烤、油炸;父亲在没外出工作时,就一直掌炉烧火;而老奶奶则负责在南屋赶驴子磨面,确保面粉供应。她还要和老爷爷一起铡草、垫栏、喂牲口,一天到晚都非常忙碌。即使到了七八十岁的高龄,也没听说过她有什么头痛脑闷的时候。

老奶奶乐善好施。奶奶常说,每当爷爷炸完点心后,老奶奶都会把锅里剩下的油舀出来。她见不得浪费,所以总是提前通知邻居们来家里,各家擦一些咸菜丝,用锅里的剩油炒炒。如果锅里的油不够了,老奶奶就会再用勺子舀上一些。直到给各家都炒完为止。

在那个时代,邻居们每天都不一定能吃饱饭,平时哪里舍得用油炒咸菜吃呢?听奶奶说,我小时候非常受邻居们的喜爱。因为家里大人们都忙于制作点心,没时间照看我,所以不管谁有空,都会主动把我抱去照看。老奶奶非常感激邻居们的帮助,所以每次都会包一些碎点心,再特意加一些完整的,说是为了感谢他们帮忙照看孩子。街坊邻居们轮流抱我,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我小时候是这么受欢迎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老爷爷知道了这件事,就警告家里人说:“孩子不能让某某人抱!” “别让他使坏!”可见老爷爷是有所担心的,也说明了他老人家对我的关爱。

老奶奶最要好的朋友是南街的王德考奶奶。每当王德考家杀老驴、煮驴下货后的老汤时,附近邻居都会提着瓦罐去舀回家泡饭吃。而王德考奶奶每次都会提前跑去问我老奶奶要不要?她还经常时不时地在袖子里藏一块纸包的驴肉、驴肠等送给南屋我老奶奶分享。当然相信老奶奶也不会亏待人家。

那个时候虽然村里普遍都很穷但邻舍百家不管穷富常年累月都是这么友好地相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