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城子村便民服务中心和文化服务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城子村便民服务中心和文化服务中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领导和推动力量,义堂镇前城子村把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作为贯穿村治理的一条红线,通过强化村基层党组织,激发全体党员发挥村治理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引领下的“枫桥式”村治理,是加强党对基层全面领导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义堂镇前城子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日益成为主导村治理的逻辑,党建引领“枫桥式”村治理,村群众成为治理问题的发起者、治理过程的参与者、治理成效的获得者、治理情况的监督者。通过义堂镇前城子村继承推广“枫桥经验”这个典型,推进党建引领的“枫桥式”村治理经验,打造乡村振兴“前城子样板”,奋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编者按

前城子村北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城子村北门

毗邻327国道,位于义堂镇驻地1.5公里、长春路与中央大街交汇处的前城子村,是兰山区首批“枫桥式村”。走进前城子村,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映入眼帘,5000多平方的村民文化广场上,一群孩子们在追逐嬉戏,传来阵阵欢笑声;在投资700万元建设的村民文化中心排练厅里,百姓艺术团正在排练节目。

“十几年前,我们村是一个脏、乱、差,集体欠账200多万元的空壳村,集体无公益、村民无福利,家族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村民上访不断,治安案件频发。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马路四处延伸,楼宇叠嶂的地方曾经却只是个萧条、落后的小村庄。”现年63岁、担任前城子村党支部书记19年的孙宗民回忆起前城子村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心里无比的感慨和欣慰。

孙宗民生于1960年,正值青春18岁入伍,随后在部队入党,8年军旅生涯回到家乡创办板材厂。2004年孙宗民担任支部书记,为人民服务是全党、全军的宗旨,孙宗民牢记使命,不忘初心。8年军旅生涯磨炼了孙宗民坚忍不拔的毅力,面对困难不退缩积极进取的性格。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带领村“两委”发扬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

孙宗民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强党建带队伍,抓经济惠民生,倡文化树新风,敢担当心为民,带领整个村两委班子,为村庄谋发展、为百姓谋福祉。前城子村先后被评为兰山区“五星级党支部”、兰山区“枫桥式村”、临沂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临沂市“文明村”、山东省“平安村”、山东省“卫生村”、山东省“美在农家先进村”、国务院“预防邪教先进村”等40多项中央、省、市、区荣誉,孙宗民被山东省委组织部授予“担当作为好书记”、临沂市“沂蒙乡村振兴好支书”、临沂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临沂市“践行沂蒙精神好党员”、临沂市“优秀沂蒙兵支书”等荣誉称号。

在孙宗民的描述下,前城子村一步步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

党支部书记孙宗民(左一)介绍村庄治理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支部书记孙宗民(左一)介绍村庄治理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 推进乡村治理

以党建为引领,夯实班子基础。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第一位,不断强化党性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村庄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全体党员的参与和引领示范作用,在党支部书记孙宗民的带领下,党支部紧抓班子建设,两委人员坚持早例会制度,统一学习、统一安排工作,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点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两委成员担当精神不断加强,干群关系不断融合,党员思想觉悟、政治素质不断提升。同时积极培养优秀青年入党,现在党支部共有党员61人,6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70%,党员数量、年龄和知识结构有了质的提升,每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起到引领作用,党支部成为一座堡垒,起到示范作用。

前城子村村级社会治理组织架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城子村村级社会治理组织架构

村子由过去背着200万外债的“空壳村”变成村民人均纯收入5.25万元、集体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拥有集体现金积累7000多万元、集体资产3.55亿元的“小康村”,近年来,投资900万元硬化辖区道路60000多平方,投资3.8亿元建设居民楼20栋,投资4000万元建设沿街商铺25000平方,引进62家商户入驻,村民吃、住、玩、购物、看病、上学都十分方便。架设无死角全域覆盖的高清电子监控136路,做到治安防范无死角、全覆盖,增加了村民安全感。全体居民享受到粮、油、煤、医、学五发放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女性安康、治安保险等待遇,村子连续十多年实现刑事零发案、村民零上访。

党支部书记孙宗民(中)与村两委成员规划村庄发展蓝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支部书记孙宗民(中)与村两委成员规划村庄发展蓝图

坚持党建引领 弘扬村文明

前城子村2007年成立了百姓艺术团,本着弘扬传承沂蒙精神,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宗旨,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村子实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村规民约》等,十几年来,艺术团为村民演出120多场次,积极参加文化局组织的送戏下乡活动,为兄弟村居演出30多场次;夯实了村级文化阵地,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助推乡村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提高村民素质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村子连续十七年评选“幸福大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三八红旗手”活动,使广大村民养成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孝敬父母、教育子女、邻里团结、勤劳致富,支持支部村委工作,不上访、不传谣、不信邪教,积极进取,养成了良好的家风,提高了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村民和谐相处,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村庄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018年以来,前城子村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等组成的五老志愿者协会,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宣传法律知识,把群众关心的问题反映给支部村委会,并把两委的会议精神和发展计划传达下去,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了及时化解村民婆媳间、夫妻间、妯娌间、邻里间、家庭赡养等矛盾,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由前城子村德高望重的大妈们组成的“大妈调解室”,五年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1起,化解率、满意率100%。

为了解决村民诉求零距离,每栋楼设微网格员,网格设家庭联络员,双管齐下,两委人员带队及时了解家庭成员生活工作情况,遵纪守法情况,征求对支部村委有什么诉求和建议,对外来务工、经商租住人员一个小时内就能掌握家庭基本信息。

党支部书记孙宗民(左三)驻村企业共谋发展大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支部书记孙宗民(左三)驻村企业共谋发展大计

坚持党建引领 惠民生强经济

盘活闲置土地,增加集体收入。利用闲置的220亩土地,经多方协调,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投资近3000万元,按照安全、环保和物流园的标准,改造提升物流园,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为临沂这个物流之都和村企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足额收缴承包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土地承包费的收缴,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集体公益事业和村民福利。过去企业少,承包费总是收缴不到位,有的企业甚至十年不交承包费,面对这种局面,村两委认真研究,制定方案、措施,并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征求意见,两委人员分工,责任到人,党员干部带头,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全村102家企业承包费收缴率100%。

搞好土地流转,实行集体产权改革。土地流转到村集体,运作更加规范、用地更加高效,土地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每年村集体收入增加100多万元;干事创业者不再为有土地而犯愁,老式农民不再固守一亩三分地,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以放下包袱进行务工、经商、办企业,增加了收入。2017年在全镇率先进行股权改革试点,由村民变股民,每人分配股金4.91万元。

“作为一名党员,我将和两委成员一起,再接再厉,发展壮大好集体经济,为老百姓谋更多的福祉。”党支部书记孙宗民说。20年的时间,前城子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个曾经环境破旧、经济落后、管理松散的村,在孙宗民的带领下,不断以独特的发展方式,成就“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