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鄢陵县彭店镇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认真谋划产业发展,不断在土地上做文章、找出路,围绕着“发展什么、怎么发展、谁来发展”这一课题,通过不断地探索摸索、科学分析,最终选定“中药材”这一朝阳产业,让彭店镇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在“换道超车”。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药材产业发展独具优势

彭店因上古高士彭祖在此住店、养生、悟道而得名,彭祖的养生、长寿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同当下的康养文化产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彭店镇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禀赋富足,独特的半沙土壤结构对种植杜仲、元胡等中药材资源,具有天然优越的地理条件,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康养文化奠定了彭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显著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类政策叠加发力

中医药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随着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印发与实施,中医药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提出“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推进健康中原建设”; 20年至23年间相继出台更多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文件,中医药发展进入“快车道”。 彭店镇紧抓发展机遇,主要领导亲自抓,为彭店中药材产业发展“谋篇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医药行业发展兴盛

助推中药材种植产业规模发展

作为中医药大省,目前我省共有中药企业189家,具有中药材、中药饮片资质的批发企业331家。

中医药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对中药材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良好的市场环境更有利于彭店镇的中药材产出、销售。目前,杜仲元胡等中药材供不应求(其中:2023年镇域内元胡收购商15家,年收购量130万斤,销售额约3200余万元,经济收入非常可观),“路子走通了,钱袋子鼓了”,极大的提振了中药材种植户、企业的发展信心,对彭店镇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发展增添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层党建引领发展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彭店镇党委按照“组织引导、注重实效、着眼长远、稳步推进”原则,围绕中药材种植建立工作专班,谋划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发展机制,设定产业发展目标,为镇域内中药材种植产业谋思路、找出路,形成多方联动、多元发展的“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据统计,目前镇域内种植中药材农户360余户,整体种植面积约15600余亩,其中有杜仲11760亩、元胡3000亩、菊花400亩等十八种中药材类别,形成了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彭店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次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根据提取土壤送检分析、气候特征分析等,科学定位划片、定类定品,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种类,2020以来,先后试种益母草、泽兰、佩兰等中药材非常成功。目前,根据市场需求,彭店镇中药材产业专班与鄢陵县仲源林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杜仲产业深度合作,围绕杜仲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下一步,根据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将康沟河沿线两岸约15公里、600余亩河滩地划定中药材产业带,同华润三九集团合作签约,引进种植蒲公英、野菊花等品种,推广各类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同时,围绕种苗繁育、遗传育种、栽培、植保、和生产管理等技术总结经验、不断攻关,着破解中药材产业发展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鄢陵县彭店镇党委书记王林锋表示:发展中医药产业,任重道远,需久久为功。彭店镇将不断推动中药材种植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从根本上稳定和提高中药材产量,从源头上把控好中药材品质,促进彭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贡献彭店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为许昌零距离原创作品,凡标注“本文为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的,一律禁止转载;凡未标注禁止转载的,转载时需在正文开篇位置准确标注来源“许昌零距离”,并完整标注原作者、编辑人员信息,链接原文地址;引用内容不可断章取义、过度解读或误读;引用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不可进行剪裁、剪辑处理。如违反上述情况,一律按侵权处理。

来源:许昌零距离

编辑:马颖

审核:薛军帅

监制:杜民

扫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