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

古时的王侯将相皆有求长生者,他们希望自己能永久地享受王权富贵,始皇帝令徐福求长生不老之药,最后仍然逃不过死亡。

后世的帝王们也都明白,人这一生永远逃不过死亡这个命题。

死亡到底可不可怕?

似乎没有人真的不怕死,死亡代表着我们从这个世界上就此消失,当所有人都遗忘你的时候,你也就彻底从这个世界上被抹除了。

生死无常,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想实现的梦想,若是在人生理想都没实现就走向死亡,可谓含恨而终。

其实,到老的人都对死亡有些淡然,只要没有遗憾,便可坦然接受离去,但也有很多老年人畏惧于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大家畏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带来的痛苦,意味着永远离开这个世界,意味着自己的意识就此消散。

生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的人生终点在于何处,“天收人,有暗示”:老天在带走一个人之前,会事先给出暗示。

身体出问题,每况愈下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生都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因病去世的人不在少数,或者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疾病而死去。

当然这不一定是说得了病就要考虑死亡,影响生死的疾病是为重病、重症。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重症疾病都有一定的征兆,可以说在疾病前期都会给身体一定的暗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不能拖,其实很多重病都是拖出来的,早期的癌症都是可以治疗的,但又有多少癌症群体能在早期就发现癌症。

当你的身体出现了一定的疾病征兆,一定要仔细检查,千万不要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

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实生命快到终点的时候,很有可能突然冒出个什么病来,亦或是器官上的突然衰竭,将身体机能突然搞垮,以至于在几天之内精神涣散、全身无力。

这就是一种暗示,到最后就是每况愈下没有好转的迹象,身体情况越来越差,到最后因为身体衰竭而离开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中无光,生活没有希望

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亦次之。

人生没有追求,精神上就没有活跃,整个人会变得没有精气神,就像没有了精神支柱。

人的身体状态不仅取决于生理状况,还取决于精神状况,二者共同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命活力。

以疾病举例,一个人在悲伤难过的时候,疾病治愈过程将很慢很慢。

又比如常见的胃病,不少患胃病的人都会发现,自己心态好的时候胃痛就不会发作,而心情不好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时候,胃痛就会发作。

心态真的决定了很多很多,一些医生也经常叮嘱患者要保持好心情。

生活没有希望的人,其身体没有什么活力,所谓气数将尽,其征兆就是眼中无光精神涣散。

一个人要是真的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一来他自己可能会寻死,二来身体机能也会变得很差很差。

比如说一些遭受重大变故的人会突然一病不起或是一夜白头,这也是身体发出的一种预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执念终得消,遗憾成圆满

人生哪得多圆满,月亮也有阴晴圆缺。

人生也将会有遗憾,人生没有真正的圆满,我们要学会接受那些不圆满,甚至于内心的执念也是支撑我们生活下去的支柱。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看见油灯里放了两根灯芯,因此执念难消而不闭眼,直到家人撤去一根灯芯他才最终落气。

人生哪得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追逐,追逐自己的尚未实现的梦想,就连享受也是一种追求,还没享受够也是一种人生执念,当人真的享受够了,那么死亡也将如期而至。

了却心事看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实际上执念、遗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是否被解决,而是它是不是藏在你的内心始终难以消除。

这也可以算是一种让我们活下去的动力。

人生过于圆满并不是一件好事,当人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追求,也没有想要的东西,那么他活在这个世上也失去了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梦环游记》中说,人的死亡分为三次,第一次是你的身体死亡,代表了你从生理上的死亡,第二次的死亡是你的葬礼,所有人都知道了你的死亡,第三次死亡是再也没有人记得你的存在,你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抹除。

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就像出生一样,人人都会经历,谁的人生都会到头。

人生这场旅途,终点在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旅途上的风景,是你这一生经历的事情。

当你这一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享受也享受了,死亡又有何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