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表示,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在参议院发言时称,美国要继续支持乌克兰,是因为这样既可以支持基辅政府,也可以间接遏制中国,向中国发出涉及到台海和南海的信号。对此,发言人汪文斌明确回应称,美方的相关言论表明,美方真正关心的不是乌克兰,而是借乌克兰危机实现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

当前,俄乌冲突持续已经超过两年的时间,美国不断火上浇油,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据瑞典智库一项数据显示,作为俄乌冲突中乌克兰最大武器提供方,美国的武器出口量在过去5年内增加17%,继续成为世界头号武器出口国,在全球出口量中占比达42%。过去5年,欧洲进口武器中55%来自美国,比前一个5年增加35%。而美国总统拜登更是公开表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战乱让美国受益。在去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拜登表示援助乌克兰和以色列“是精明投资”,将让美国长期享受“安全红利”而无需派兵。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将使得美国武器库“除旧去新”,美国军工企业进而从中获利。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也开始对援助乌克兰毫不遮掩。日前,美防长奥斯汀公开承认,美国的援助让乌克兰人保持战斗,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加强了美国的经济,相关领域的投资扩大了美国的设施规模,也为更多美国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他也承认,美国目前急需扩大军事生产能力,并且国会也要通过拨款,继续投资国防工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防长奥斯汀

在前线战场中,乌克兰也确实急需美国的援助。有美媒指出,美国财政支持是乌克兰军队维持战斗能力的关键生命线,但在共和党主导的美国国会众议院面临难以逾越的障碍。报道称,两年过去了,乌克兰的局面看上去与一年前截然不同。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时,乌克兰在军事上正节节胜利。现如今,面对难以对付的俄罗斯防御工事,乌克兰的反攻步履蹒跚。与此同时,乌军对西方武器的依赖以及兵力的不足,让他们压力十足。

由此可见,美国不希望俄乌冲突停止,相反中方却一直在努力“劝和促谈”。日前,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结束了第二轮穿梭访问,期间,李辉访问了俄罗斯、欧盟总部、波兰、乌克兰、德国和法国,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相关各方举行会谈,深入交换意见,穿梭斡旋,传递信息。各方高度重视李辉特代此访,对中方劝和促谈的努力表示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

事实上,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劝和促谈。历史经验证明,冲突如果延宕不止,往往会恶化升级,甚至超出当事方的设想。和谈如果无法开启,误解误判就会积累叠加,进而酿成更大的危机。任何冲突的终点都是谈判桌。早一点谈起来,和平就早一天到来。

然而,美国政府为了遏制中国,不惜让乌克兰危机延续,所作所为毫无大国风范。可以说,美方的行为诠释了王毅外长的所说的“一听到‘中国’这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对于中美关系,王毅外长几天前在两会记者会上曾明确指出,金山会晤以来,中美关系改善确实取得一些进展,这符合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美方的对华错误认知仍在延续,所做的承诺并没有真正兑现。打压中国的手段不断花样翻新,单边制裁的清单不断延长,欲加之罪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毅

王毅外长警告美方,如果一门心思打压中国,最终必将害了自己。我们敦促美方认清历史发展大势,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积极务实地开展对华交往,言行一致地把承诺落到实处。同中方一道,推动中美关系走上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显然,伯恩斯并没有把王毅的话听进去,反而还在打着遏制中国的旗号口出狂言。毋庸置疑的是,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如果美方只是说一套,做一套,那么必然会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