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战海

据环球网报道,日前印度首次成功试射安装分导式弹头的“烈火-5”弹道导弹,引得印度国内一片欢呼。印度方面宣称,在具备“分导弹头发射能力”后,印度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有助于提升印度的核打击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印度的战略威慑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分导式弹头的烈火-5导弹的发射瞬间)

从外形看,安装分导式弹头的烈火-5导弹比普通烈火-5导弹的顶端更钝。印度称其装备了印度国产的航空电子系统和高精度传感器组件,确保导弹的再入飞行器在到达目标点的时候,仍然保持较高的精度,这是印度日益增长的技术实力的体现。而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的研究员克拉里也表示,印度这次的导弹试射进一步推动了印度长期以来渴望的能力——对远离印度本土的中国东部沿海目标的威慑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侧为普通版烈火-5导弹,右侧为分导式弹头的烈火-5导弹)

虽然印度国内将烈火-5导弹吹上了天,但从屡次公布的导弹发射的现场画面看,这款导弹远没有印度宣传的那么“高大上”。首先,烈火-5导弹的多次试射,射程都在5000公里左右,相信这是烈火-5导弹的最大射程,如果按照严格标准洲际导弹射程需要超过8000公里,烈火-5还没达到这个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长的车,导弹应该能打2万公里吧?对不起,只有5000哈哈哈)

此外按照印度自己的说法,烈火-5导弹有三种发射方式,分别是“开放式轨道移动发射架”、“筒式轨道移动发射架”和筒式“移动、部署、发射”三用发射架(TLT-5)。第一种就是常规开放式发射架采用热发射,直接在发射架上起竖、点火并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看车轮是铁的,像火车一样,根本不是公路上跑的发射车。)

而第二种和第三种则是使用加压气体先将导弹弹出发射筒再点火的冷发射模式,虽然这种发射方式并无不妥,但问题就出在第三种上,印度宣称这种被称为TET-5的筒型发射架具备机动发射能力,但实际上要打很大的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模糊的图片展示了烈火-5导弹的“TET-5”筒式发射平台)

和中俄等国主流洲际导弹采用的多轴一体式发射车不同,印度的发射架是采用一辆3轴的民用重型卡车作为拖头,此前是使用沃尔沃的卡车拖头,之后还有使用“太拖拉”拖头的版本,在后边拖拽的发射架是一辆7轴的拖车。这套由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下属车辆研发组织研发的移动发射架设计的非常潦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张网,像脖子上的围嘴儿,怕掉渣子吗?)

由于其采用拖拽式设计,发射车和发射架不是一个整体,不紧凑的结构导致发射车尺寸太长,机动性也被一体式发射车甩出几条街,无法完成即时移动、部署或者重新部署的任务。更离谱的是,虽然这台“发射车”可以勉强完成导弹的转移和起竖,甚至发射,但由于其设计并未考虑到使用环境限制(可能也是因为技术原因),在一些非铺装、非硬质地面,无法执行发射任务,必须采用预设发射场。而且即使是在硬化地面上发射,也无法做到迅速起竖发射,在到达发射位置后,还需要人工调整导弹发射平台的角度并找平。甚至为了保证起竖的稳定性,还需要牵引绳辅助固定。此外印度的导弹发射车上有时还会出现一张网,像是婴儿的围嘴一样,十分搞笑,但其作用不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用机动发射平台的烈火-5导弹试射时,发射筒旁还有牵引绳辅助固定)

在信息战争时代,洲际导弹的机动发射平台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快速移动、快速起竖发射,让对手无法锁定发射坐标,提升对手计算弹道和拦截的难度,而烈火-5的这套发射车从移动目标点再到起竖发射的周期太长,很容易被对手侦察卫星发现,给对手留出充分的时间准备拦截。印度的操作实在令人不解,让人一言难尽。

印度费尽心思搞的“机动发射”,最终反而削弱了这款导弹的威慑力,不得不说,这非常印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