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普及后。

网友玩手机的技术和门道,都越来越炉火纯青。

对于应用风险的判断,也各有各的思路。

看到某些App的【无视风险继续安装按钮】,按得比谁都快。

说来也是,大家都上网冲浪多年,遇到过的套路和天坑都数不过来。

没点经验和防范意识,都不好意思在网上抛头露脸。

不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虽然很多人玩手机经验日益丰富。

但和PC有关的上网常识和风险把控意识,早已不及当年三分。

平时只是打开电脑,处理下文档倒还好。

一旦涉及到,上网搜索、安装和卸载第三方软件等操作。

再点错个选项。

那多半会喜提,系统桌面自动补全服务。

而机哥之所以会提到这茬。

是因为,前两天我在B站上,看到了一个乐子...

有个英雄联盟区主播“水晶哥”,打算在网上找一个,支持Flash视频播放的浏览器,来回顾一场几年前的比赛。

乍一听,这操作妥妥的有手就行。

但在搜索引擎、浏览器安装程序的双重引导下,他还是喜提了360软件。

甚至后面还被硬控90秒,看完了传奇的网页广告。

随着陌生软件的不请自来,水晶哥的表情也迎来大转变。

初见仍是嬉皮笑脸。

归来却面露难色、当场破防。

看到这里,机友们肯定会觉得。

是主播防范意识不强,或者手残点错了选项,才会被晃倒。

其实不然。

从完整视频能看出,水晶哥具备一定的反套路能力。

但耐不住软件的暗渡陈仓。

三个回合后,他在极限拉扯中败下阵来。

具体而言,主播最初想下载的,是正儿八经的谷歌浏览器。

他也确实输对了关键词去搜。

但错就错在,他没有看清楚,排在前列的搜索结果中,标着【广告】标签。

而点开第一个网页后。

水晶哥虽然将信将疑,但看着这像模像样的排版,他决定下载试一试。

殊不知,在不到30秒的时间里,他后悔了。

只见水晶哥刚点击【打开文件】。

电脑右下角,就出现了这样的提示。

于我们而言,这提示简直不要再熟悉,这就是迈入360服务的第一张门票。

虽然主播眼疾手快,立马取消加载所谓的“高速下载组件”,

但电脑鼠标那蓝色的加载圆环,已经预示了故事的结局。

有机智的弹幕也发现,360已经在右下角出现了。

但主播本人却没有感到不妙。

因为360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它只在任务栏图标那闪现了0.5秒。

好在水晶哥上个厕所回来后找出了本体,他直接把360安全卫士卸载了。

在给出的“卸载原因”中,也能感受到他的愤怒和无奈。

但这是啥稀奇事儿吗?当然不是。

早在十多年前,那个以PC为上网入口的时代,厂商就有着各种引导下载安装软件的“优良”传统。

很多网友以为,现在上网环境变好了,更省心了。

但其实...变好的,只是我们更谨慎的上网意识。

口说无凭,机哥做个复测好了。

假设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白用户。

恰好,我又想下个谷歌的Chrome浏览器来用,总得走一趟某度搜索引擎对吧。

而我搜到的结果,和水晶哥不能说差距很大,只能说一模一样。

排在第一的,看似是浏览器官网。

甚至点进去网页一看。

我们都很难一眼辨别出,它到底来者何人。

毕竟浏览器的界面截图、Logo,都和谷歌Chrome浏览器对应上了。

若不是顶部的“XX下载网”,和违和感十足的搜索栏。

这还不是,李鬼吊打李逵的孤例。

机哥在搜索页面中,又逐个点击了排名靠前的几个页面。

基本能确定,每一个都是假冒Chrome的山寨浏览器。

能排在前列,多半是因为交了广告费,得以优先展示。

虽然它们都自称为Chrome,或者谷歌浏览器

但页面中不起眼的小字,总会一遍遍提醒你,这™又是个陷阱。

只要点开安装包,一轮激情澎湃的赛博养蛊,就会拉开帷幕。

机哥帮大家试过了。

安装包,表面上是帮我安装谷歌浏览器。

实际上,它会先下载安装金山毒霸。

然后再通过金山毒霸的软件管家,把谷歌浏览器安装到本地。

真的,我看到电脑右下角,出现这个提示的时候。

瞬间绷不住了...

关键是它还挺有自知之明。

在卸载成功后的界面中,能看到“莫名被安装上”的勾选选项。

我不知道,勾上这选项,能不能改善用户被诱导安装的问题。

但该出的手,还得跟上。

当然,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浏览器。

这么说吧,很多热门的电脑软件,都有可能被山寨软件买广告位。

导致李鬼的搜索排名,遥遥领先于正版李逵。

玩法咱都懂,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嘛。

只要广告商出价足够高,就能在相似关键词中,取得排名靠前的位置。

就连搜索引擎的扛把子谷歌,也用的“竞价排名”来赚广告费。

想从源头解决问题倒不难。

简单折腾一下,装上一些拦截流氓广告的插件,能让咱们上网冲浪清静不少。

但有个很明显的阻力是,并非人人都知道如何折腾。

互联网上占据大多数的,是像你和我一样的、只想省心冲浪的——普通用户。

作为普通用户,我们的要求也非常简单,搜索东西的时候,把精准的结果放在前面。

不难吧?

卸载软件的时候,厂商少点套路,别把卸载按钮整得跟蚂蚁一样小。

也不难吧?

可为啥,这些烦人的操作,持续了十多年还摆在台面上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