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来到广西参加‘壮族蚂拐节’,感觉它的文化内涵很丰富,节目很精彩,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气氛。”台湾台鼎水泥公司经理张子洋对记者说。

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东兰县巴畴乡巴英村举行“壮族蚂拐节”,两万名游客同赏神秘民俗文化,共享民俗节日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张子洋和102名台胞一起近距离体验了巴英村“壮族蚂拐节”的盛况。大家欣赏了现场震撼的百面铜鼓盛世和鸣,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民族风情。据了解,台湾南投县与东兰县一样有着崇尚青蛙的农耕文化。
此外,活动还吸引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贵州、四川等国内其他省区的众多游客。东北网络达人郭天明说:“我第二次从东北来到东兰县,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我还通过网络直播向网友介绍了‘壮族蚂拐节’,网友们反响非常热烈。”去年底东北三省和广西“热恋”,让南北两地的文化得到深度的交流交融,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美国、泰国、印度尼西亚、伊朗、越南、伊拉克等国家的留学生们也慕名前来参加此次活动。他们身着节日盛装,与当地群众一起跳竹竿舞、品尝簸箕特色菜,并在现场舞起祥龙,向当地民众和游客献上祝福。

嗨翻天!2万名游客同庆东兰巴英“壮族蚂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嗨翻天!2万名游客同庆东兰巴英“壮族蚂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壮族蚂拐节”,流行于广西红水河流域,2006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已经是盛大的民俗节日。每年的“壮族蚂拐节”,当地群众都会举行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在巴英村参加‘壮族蚂拐节’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观看壮族传统活动,多彩、古拙、热情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不仅是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也沉浸其中。”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2级研究生蒋宜辰,为了参加此次活动和同学提前一天来到东兰,她计划把在活动中所拍摄的视频制作好,作为毕业设计。当天,还有广西民族大学、河池学院等院校的师生走进活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愈发便捷,巴英村“壮族蚂拐节”日益出圈,当天有两万名游客涌入巴英村。
“这个民俗活动,很有意思,让我开阔了视野。”来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留学生吴婷婷在观看祭蚂拐时跟记者分享,在她的家乡泰国东北部地区的村庄,在干旱时会通过猫来举行祈雨仪式。村民们选出村里最漂亮的猫放在仪式现场,然后大家也聚集在一起,像东兰壮族村民一样,载歌载舞庆祝节庆,热闹而欢乐,一边祈雨一边向猫洒水,如果猫叫了就说明很快就有雨了。这都是通过自然界的动物与人类进行交流的传统文化,很有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蚂拐节”代表性传承人廖克江介绍,他很高兴看见台湾同胞和各地网络达人,以及外国留学生来到巴英村,通过参观交流,进一步宣传巴英村。活动中,廖克江向游客们展示了非遗民俗,成为媒体们主要采访的对象。
当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活动的部分环节进行了现场直播。

作者:河池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剑 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