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鹏池阳

巨舰奔腾大运河,千帆竞发启新程。伴随着第二面“京帆”钢结构的升起,大运河上昔日“千帆竞逐”的繁华盛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曾经,大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只带来了人流、物流和文化的南北联通,形成了瑰丽的运河文化;如今,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京帆”屋盖徐徐展开,屹立路县故城。这座包含轨道交通、航空值机、运河游船以及网约车、新能源交通、共享单车及慢行系统等的花园式服务型综合交通枢纽即将诞生投用,为京津冀城市群、首都交通圈提供更强有力的功能支撑。

“地下城”初露芳容

进入枢纽施工现场,放眼看去,30余台塔吊同时施工,叉车来来往往运送建材,工人来往忙碌。站在地面透过采光洞口向下望,这座建筑规模达128万平方米的超级“地下城”在阳光下显露真容。地下一层的进站大厅、地下二层的候车大厅和最深处的城际站台层结构清晰可见,随着2025年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各功能陆续投入使用,将实现1小时抵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津滨开发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唐山市,15分钟抵达首都国际机场。

枢纽工程西靠北运河,东邻东六环,枢纽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场站、公共服务空间、市政配套设施等功能于一体。其内部不仅规划有繁华的商业通廊供游客购物休闲,更设置了便于出行的换乘通廊,两种交通方式之间最小换乘距离仅有65米。交通枢纽将建设8个换乘核,当前规划建设近160个出入口,规划开通15条公交接驳线路,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站在西侧入站口,圆弧状的钢筋梁架让人联想到一艘巨舰,“船身”上方正是向上扬起的风帆状结构。“风帆”骨架与“泡泡”结构共同搭建起交通枢纽的屋盖,来自运河文化元素的船帆造型被称为“京帆”。

记者在现场看到,覆盖西侧入站口01洞口“京帆”屋盖的东面,与之样式对称的02洞口屋盖也已经基本完成。电焊的美丽光弧中,数位工人师傅正在将弹簧等零件焊接到钢梁顶部,方便框架搭建完毕后在“京帆”中嵌入“泡泡”结构的ET?FE薄膜。

“现在的焊接工作是在为之后安装蜂窝板吊顶和铺设ETFE膜做准备,西侧站口的1号主帆预计会在5月下旬完成铺设,2号主帆会晚半个月亮相。到今年年底,7片40多米跨度的大帆和3片近20米跨度的小帆,共计十面‘京帆’将全部与市民见面。”北京城建集团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02标项目工程部副部长韩宗烨介绍,“京帆”结构具有文化和实用性的双重作用。

与千年大运河文化形成呼应的同时,“京帆”特殊的“泡泡”采光顶结构可以通过中庭将阳光引导至地下32米深的铁路站台。从室外看去,“京帆”是美丽的地标,对于未来从地下站台抵达副中心的旅客们来说,头顶的一面面“京帆”将组成一条“光之长河”,刻录下他们对副中心的第一美好印象。

京投枢纽公司建设管理部二级经理李保安介绍,“京帆”屋盖所采用的ETFE膜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材质相似,同时兼具通透、隔热和保温的效果。从3月开始,数十位工人同步实施“京帆”和同标段幕墙的建设,全力保障副中心站枢纽准时“启航”。

目前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的02A区主体结构已经封顶,西咽喉区地下1至3层及地下0.5、1.5层均已完成结构施工,二次砌筑完成70%,开始进行装饰装修施工。

“样板间”闪亮登场

01号“京帆”的入口就是未来副中心站枢纽的西入站口,由此拾级而下,白色中带有黑色波点的大理石地面已经铺装,右手边的浅白彩釉玻璃墙面映射出对面香槟金色咖啡厅的倒影,柔和的灯光从头顶一个个三角形吊顶间落下……枢纽地下二层精装样板间摩登时尚。

精装样板间的面积近500平方米,包括两间商铺,一座电梯间和若干通道。根据指示牌上的标识,走廊前方将通向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停靠区域。值得一提的是,眼前的走廊不只是模拟展示,据该区域京投枢纽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人吴可嘉介绍:“我们所处样板区域现在的样子,就是比拟未来枢纽投用后的模样。这里位于枢纽地下二层的西侧,今后到访的旅客从这里可以直接搭乘出租车和网约车。”与此同时,旅客也能在枢纽的地下一层,即进站层等区域里找到所需各类服务设施和商店商铺,吃点儿东西补充能量,喝杯咖啡歇歇脚,逛逛服装店消磨等车时间……便捷宜人。

根据功能划分,副中心站枢纽铁路主站房区域的候车大厅(出站层)设在枢纽地下二层,出发与抵达的旅客可在此实现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的换乘。旅客不论是准备前往地下三层搭乘城际铁路、京唐铁路,还是转乘地铁6号线、平谷线(22号线)、M101线、北京市郊铁路S6线等地铁线路,亦或是选择步行、公交车、共享单车、出租车、网约车或私家车离站,都可经由分布在各区域的8个交通换乘核、近160个出入口便捷出入,联通周边社区,流畅通行。

副中心站枢纽规划建设便民惠民的商业店铺等资源,安全、便捷、绿色、充满活力地服务城市生活。同时,“站城结合”有机融入,地上还规划有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种业态的城市综合体,并规划有一座高达约240米的超高层地标性建筑。上述建设蓝图落地后,人们可到副中心站枢纽来会朋友、吃饭餐叙、打卡逛街,获得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的崭新生活。

而这样的未来已经不远了。走在副中心站枢纽地下二层,就在记者身侧,工人师傅们正通过平台升降车将足可以装下好几个人的通风管道吊装到顶部。中铁建工集团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杨阳介绍,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副中心站枢纽工程02标段的站房核心区已经完成了地下一至三层的结构施工,地下三层的站台、轨道屏蔽罩和轨顶风道结构施工则正在进行二次砌筑。

记者看到,在精装样板间之外,还有同样达500平方米的铺装样板区域已经完工,其中包括卫生间、办公室、配电室等功能用房。预计到3月底,该区域将完成地下三层站台结构验收,接下来初装修、精装修和站台门安装也将同步进行,有望在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室内装修工程。

“幸福路”即将铺就

从精装样板间回到地上来到枢纽的东侧,沿着倾斜向下的斜坡即可走进明挖部分的露天施工区域。在左手边的侧下方,三台大型挖掘机正拆除着地垅墙,打通不同施工区块之间的壁垒,为下一步区块间的共同施工做好准备。

“枢纽的东咽喉区以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为主,包含京唐城际铁路的通行区。枢纽建成后,这里有一部分将成为停车场。我们现在所处的明挖区域,在不久后会进行土方回填并化身公园和绿地,归还给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北京建工集团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01标段C1区生产经理杨帆指着突出的支撑柱说,在土方回填之后,这些立柱的最高点就是地下空间的顶部结构。未来到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休闲娱乐的市民可能不会想到,脚下的绿地与枢纽也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

除了与路县故城遗址公园重叠,副中心站枢纽施工场地西南角内还精心保护了一株树冠直径达30米的古槐树,其树龄高达300年以上。后续将以此为中心建设古树广场,助力构建蓝绿交织的运河生态环境,让副中心居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打造商业与自然和谐共融,富有人文气息的驻留活动空间。

在停车场与办公区功能之外,东咽喉区也是整个副中心站“心脏”和“肾脏”的所在地,将为整个枢纽提供强大的运转能力。东咽喉区的110千伏变电站将来自外部电网的电力送入副中心站枢纽的供电系统,同样坐落于此的垃圾转运站则负责把庞大车站中产生的废料送往他处。不仅如此,与电路系统一起埋藏于暗挖管廊中的管线还将发挥给水与排水的功能,这条水、电“大动脉”将下穿东六环,预计于今年8月完工。

“枢纽的电力除了要供给常规用电,还要用于高铁列车的运行。所以在东咽喉区变电站之外,这里还将建设一座220千伏的牵引站为高铁动车提供动力。”北京建工集团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01标C2区项目总工宋杰说。

由于正在施工,途经此处的司机可能会觉得周边道路交通有些不方便。不过,您不用担心,今年副中心站枢纽主体结构完工后,周边市政道路将按照规划新建。据悉,北京建工集团将按计划把玉带河大街由4车道拓宽到6车道,紫运南街道路宽度也将增加一倍达到4车道,穿过东咽喉区的东六环西侧路更会达到6车道规模。这些道路将围绕副中心站枢纽,在其周围开辟出7条匝道和2条坡道方便市民从四面八方乘车出入枢纽,享受高质量交通供给的红利。

在副中心站枢纽施工场地北侧的国铁京哈线上,绿皮车与高铁不时交错通行呼啸着横贯东西,驶向远方。据了解,按照城市副中心街区规划,这条地面铁路远期将导入地下,周边居民所熟悉的火车隆隆声将会告别,使周边居民与副中心站枢纽高质量建造一起迈入高质量生活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