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两个小家伙,上周看了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周末嚷嚷着去了讲书里内容的博物馆,这两天又画了一幅画,画的恰恰是书里的内容。

一步一步,都是孩子自己做的决定,但也可以说,是我们夫妻俩平时的“懒”,推进了孩子的自我选择。

武志红老师说:“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1

1

图书馆里的家庭日,妙在自我选择上

双胞胎兄弟1岁多,刚会走路时,我们就带着去了图书馆的童书馆。令我惊讶的是,当时,他们还不是最小的读者,还有陪着哥哥姐姐一起来,更小的小不点。

但安静、花花绿绿却又能浸染心灵的良好环境,让俩兄弟更加爱上了看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家两个娃不属于安静的孩子,闹腾起来是班上带头捣蛋,被老师拎办公室罚站的孩子;周末也爱和爸爸一起走不是路的路去爬山探险。但看起自己喜欢的书来,都可以坐上1个小时不挪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孩子现在多大,带着孩子开始看起书来,都来得及形成习惯。如果去图书馆不方便,或者图书馆里童书少,又不知道孩子可能喜欢哪一类型书,我们可以从故事书、绘本看起,慢慢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书的类型多多涉猎,喜爱的再去精专。

真正的阅读,抓紧6-12岁,很多孩子上了初中,根本没空看书。

从现在开始,我陪各位家长一起陪孩子看书。到了初中,语文阅读量上不来,难度感觉就不是一星半点,补都补不上来了。

《小学生必读丛书(全10册)》全注音版,孩子自己也能看起来,配图柔和可爱,增加孩子读书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书馆里的书,上次哥哥右右借了本《身边的科学——我们脚下的秘密》,他尤其喜欢讲地下矿石那几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看了一眼书,问娃:“你现在喜欢这些宝石了吗?”

谁知道弟弟细毛也抢答:“是呀,我也喜欢,右右也喜欢。”

我说:“早知道,寒假地质博物馆的宝石考察员就给你俩报名了,还以为你们会不喜欢这些花花绿绿的石头了,小时候看过是不爱的。”孩子的兴趣是会变化的,我家就是实证。

两个孩子有点失望:“妈妈,我们可喜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说:“那有什么难的,周末,我们就去地质博物馆看矿石,我们在醴陵陶瓷博物馆,不也看过这种矿石、瓷土吗?周末先去地质博物馆看看,等到了暑假,还有小小宝石考察员的活动,我再给你俩报名。”

就这样,我们从书里走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2

地质博物馆的矿藏区,从无感到喜爱

地质博物馆的矿藏区,从无感到喜爱

孩子们以前来地质博物馆是看恐龙的,这次是来看矿石、看溶洞、看化学元素周期表、看火山爆发的演示、看泥石流的演示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俩兄弟和我们说起了在农大标本馆看过的水稻土,说起不同土质外观和触感的区别。不认识的字,让我和爸爸读给他俩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标本馆我们学生物,学了植物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地质博物馆,我们学地理,直观感受了风蚀作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风化作用、火山作用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种科学、历史博物馆,不要觉得孩子小,看不懂。可能哪天突然对哪方面知识又感兴趣了,还可以再想起来,再去看一看,不是挺好嘛!

走出去是第一步,最后还得再走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3

美术作业画中画,是书本与博物馆知识的结合

美术作业画中画,是书本与博物馆知识的结合

这周美术课的作业是画中画,哥哥告诉我,他画的就是“脚下的宝藏”。课上没画完,他带回家高高兴兴的继续涂色。

开始只有几个大溶洞,涂完土色,看不出所以然,只觉得杂乱。

可当他把几只小蚂蚁加上,黄金、翡翠、红宝石点缀上,画就显得有趣起来了。

哥哥给我介绍他的画的故事情节:“小蚂蚁们要带着自己的宝石去参加展览了,每只小蚂蚁都搬上了自己最闪亮的一颗宝石。我画的就是小蚂蚁在往展览会爬了!他们力气可大了,可以搬动比自己还重的宝石。妈妈,你看看,你最喜欢哪一颗宝石?”

弟弟也凑过来看,他也觉得哥哥画得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斯克兰·吉利兰曾《朗读手册》一书中写过:“你或许拥有无尽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希望你我,都做那个让孩子内心富有的父母,陪孩子一起看书。但适当“放”,适当“懒”,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权。

6岁双胞胎科学启蒙,是始于书本,走出去,再走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