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花的盛宴如期而至,目之所及,繁花斗艳,即使不被花红柳绿俘获,也会被馥郁的花香诱惑。

然而,繁花似锦之中,鲜少有人留意到,藏匿于微末之地,也有一片清新地。

翠苔之上,别有一番天地。茎细如丝,却如参天大树,托举朵朵鹅黄,苔花微小,虽没有牡丹的艳丽,也不及桃花的妖娆,但热烈奔放。

袁枚在诗中写道:

苔•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全神贯注地写苔,把热爱生命、坚韧不拔融入这小小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但总有些生命例外,苔卑微弱小,地处阴湿,备受冷落,无缘享受阳光厚爱。

相反,它们不依赖外界的光芒,而是凭借自身的力量,在阴暗潮湿中,用微弱的力量,翻转乾坤,绽放青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花王牡丹,得天独厚,艳冠群芬,备受瞩目。

而苔,人迹罕见之处,极不起眼,默默无闻,鲜有人知。但苔不自怜,不自弃,不畏艰难,不惧挑战,以卑微的身躯,认真履行大自然赋予它的使命,执着地证明自己的存在。

苔花虽微小如米,无沁人芳香,亦无绚烂色彩。却同牡丹一样,从容自若,沉稳持重,竞放于大自然中。

苔与牡丹,绝无贵贱优劣之分。

这首《苔》,袁枚不知不觉把自己的感受、情绪等融入其中。即是对恩师尹继善的感谢,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袁枚初出茅庐时,和苔一样,无人问津。但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文人雅士之列。实现了从平凡到非凡的华丽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袁枚还有一首《苔》,意境不输“也学牡丹开”。

苔•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上一首,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这首就平淡许多。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各”、“渠”字囊括世间万物,每种生命都有自己的喜好,生长环境也不相同,芙蓉喜暖,松梅耐寒,苔喜阴湿地。

万物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由选择喜欢的环境,无论是温暖还是凉爽。

青苔红叶,何物是斜阳

青苔,生长在阴暗潮湿地,鲜少见到阳光。

红叶,生长在阳光下,备受太阳恩宠。

两者生活环境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

青苔天真好奇地向红叶询问“何物是斜阳”,而不是“何为斜阳”?

这说明,青苔对斜阳完全是陌生,甚至不知道。是青苔对阳光、对温暖生活的向往和好奇。

正因为阳光无法普照,青苔才对阳光有期待,才有向红叶打听阳光的勇气。

苔的这份执着,令人敬佩感动。

苔花虽不起眼,如同平凡的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甚至生活在犄角旮旯。

然而,这并无大碍,依然平视着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芸芸大众,世俗纷扰,生活贫瘠,就算微小,它依然没有颓废,它怀揣着昂扬向上的理想,有着向牡丹学习、盛开的奋发和进取之心。

就算它微小如米粒,却依然充满自信,因为它深信“青春恰自来”。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无论早晚,都会在那一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光芒。

我们不必跟随世俗的脚步,更不应盲目从众,而应双手合十,坚守内心的信念,做自己的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