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有目的,但目的性不能太强

2024-03-14

现代人做事的目的性都很强,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性,这也是我们做事的驱动力。所以每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要说的就是为什么以及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其他的都是服务这个的。

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感觉所有的一切好像都是往目的上去走的,这就导致了过程也是如此。但很多时候过程中会有所变化,一般都需要随机应变才是,单纯的目的导向,可能会走入死胡同。陕北会师就是最好的例子。

看上去这好像是正常的思维,毕竟我们做事情肯定不能死板教条,一定要灵活。或许以前还可以这样,但现在是完全的变了,一切的一切都是以目的为主了。虽然目的会给到你方向也是好事,但未来本身就是不可预知的,只偏重目的会让你忽略道路的风景以及其他可能的出现,甚至是爆发!

我说过很多次,成功是事成之后我们说的时候给定义的,那个时候是什么深思熟虑等等,但实际上可能只是偶然的被逼无奈。

都说旅游时万一走错了道路,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其实原因就在于此。毕竟做好的攻略都是别人已经实施过的,就算是有惊喜,也仅仅只是在风景和体感上,体会上不会有太多的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时,我们经常感觉很好,但却并不兴奋的原因所在,没有了探索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乎的或许并不是风景,而是那个过程。目的地导向会让我们去过那里,但却难以深入记忆,而不经意间的插曲会让我们记忆深刻。

多少发明也印证了这一点,为什么跨界的要比同行更具破坏力,原因其实都在这里。你们是同行的思维,也就是要找到最优化,最有性价比的旅行线路,要完了所有的经典,还要花钱最少。谁知道,别人直接造了一个景点。原本你们目的一致,后来才发现,人家把目的都给改变了!

唯结果导向会让效率变得更高且有效,但也会在同时不自觉的忽略了更多的可能,或许一开始发展较快,我们感觉不到什么,毕竟会有更优化的效率补充上。但等到差不多的时候,这个问题就爆发出来了。

就比如ai可以取代垂直领域的专家一样,毕竟ai更有时间和经历。但多面手的相互影响,是ai所判断不了的,并不是它不了解,而是驾驭不了,哪怕它可以各个专。

只是相互影响的东西,价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