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证据表明,全球热浪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持续增加,这引起了人们对气候变化未来影响及其相关社会经济成本的担忧。

2024年3月13日,清华大学关大博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Global supply chains amplify economic costs of future extreme heat risk”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球供应链放大了未来极端高温风险的经济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气温有上升的趋势,极端热浪的发生也在增加。这种持续的模式引起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及其相关的社会经济成本的关注。热应激对人体健康和劳动生产率的显著影响。一方面,全身热应激使身体难以维持核心温度,从而增加中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自2003年欧洲致命的热浪以来,包括俄罗斯、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北非在内的所有纬度的国家都遭受了日益严重的热应激,那次热浪造成了相当大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另一方面,生物气象学研究表明,热应激会严重降低劳动生产率(根据热应激期间推荐的工作/休息比损失的工作时间来衡量),根据暴露-反应函数估计的工作效率降低以及自我报告的工作效率降低。

在全球供应链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热应激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低纬度地区的特定人群和工业部门,还扩展到更广泛的地区和部门。例如,像英国这样的西欧国家很少直接受到热应激的严重影响。然而,由于高温对非洲和南美小麦和咖啡豆供应商的严重影响,英国啤酒或咖啡的消费量可能会下降。这种溢出效应可能对全球粮食安全、能源供应和各种矿产品的供应产生重要影响。

热应激导致的直接死亡和生产力损失已被广泛研究。然而,由于供应链中断造成的间接损失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分析,因为以前的文献要么只报告了总效应/累计效应,对间接影响的讨论不足,要么忽视了全球贸易体系对直接损失的放大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化将使热应激的影响变得更加严重。能够全面量化热应激对人类系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世纪中叶全球与热有关的损失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图源自Nature)

该研究通过整合气候、流行病学、混合投入产出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全球贸易模型,开发了一个灾害足迹分析框架,以估计本世纪中叶热应激的社会经济影响。考虑了与热暴露相关的健康成本、热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损失的价值以及由于供应链上的经济中断而造成的间接损失。研究表明,全球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损失从2030-2040年的0.03±0.01 (SSP 245) -0.05±0.03 (SSP 585)个百分点呈指数增长,到2050-2060年的0.05±0.01 - 0.15±0.04个百分点。

到2060年,在不同的共同社会经济途径下,预计全球经济损失总额将达到0.6-4.6%,其中健康损失(37-45%)、劳动生产率损失(18-37%)和间接损失(12-43%)。中南部非洲中小型发展中国家的健康损失(比全球平均水平高2.1至4.0倍)和西非和东南亚的劳动生产率损失(比全球平均水平高2.0至3.3倍)尤其严重。供应链中断的影响更为广泛,中国和美国等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受到的冲击更大,经济损失分别高达2.7±0.7%和1.8±0.5%。因此,在未来,全球供应链的组织应该逐渐从只注重效率转向效率和弹性并重。一项协调一致的全球减排战略不仅将直接保护发展中经济体的许多人免受热应激的直接经济损失,还将保持有弹性和高效的全球供应链,并有助于全球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14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