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多年来,海爷南来北往,修结善缘,广聚财富。

府上那些年轻的爷儿,谁要能替府上出去走趟生意,回来时,就如同凯旋的英雄似的,又是接风洗尘,又是赐金赏银。

那些伙计,马缰子还没拴好,嘴先忙开了,稍微加点水,就够讲几天几夜几条街的!

海爷家的小少爷牙还没长齐时,就混在伙计的堆里,听他们讲和海爷出去闯江湖的事。

多年来,脑子里净攒了些传奇事儿。回头,再看书里的之乎者也,没有一个字长得顺眼!

一天,小少爷听伙计们窃窃私语,下月中秋,海爷要派人去北方贩些个珍稀的鹿茸、人参、虎皮回来,不知派谁去。小少爷听罢,顿时眼冒金光,回到书房,突然上了邪,将那些圣贤之书,哗啦哗啦地撕了一地。海爷听说后,把他叫了过去,海爷还没说话,小少爷倒先哭开了。小少爷说:“我要去做生意!”小少爷心里盘算,爹要是不答应,先怎么样、后怎么样……哪知,海爷并不瞧他,托起盖碗,边拨茶叶末子边说:“换件旧衣服,四更天出发,遇到生人别说话,一切听刘老师傅的。”

刘师傅是老街上技高德馨的老镖师,须发苍苍,仍神采飞扬,这些年,海爷府上走的那些大单子、大生意,多亏刘师傅带人一路护送,是海爷知心换命的老朋友。

这一路,走鲁南,穿鲁北,又经燕赵入关,来来回回,顺风顺水,小少爷跟着刘师傅,饱览名山大川、人情风土。刘师傅告诉他:“翻过前面两座山,再走百里多的路,就到家了。”

不想,傍晚时分,天遇大雨,只得找客栈躲雨休息。

恰巧,前面有一客栈,门头大如水寨辕门,两旁红灯高挂。进门尚未坐定,店小二就弓着腰跑过来,一边擦着桌子,一边用眼睛迅速打量他们,最后眼睛聚在了小少爷的身上。店小二问:“本店特色老缸酒、鹅掌、醉虾、活驴肉,客官要不要尝尝?”

小少爷赶了一天的脚,淋了一身的雨,又累又饿,不待刘师傅张口,小少爷便争着喊道:“别唆,有好吃好喝的,尽管端上来。”

店小二听罢,吆喝道:“好酒好菜伺候着!”

小少爷回头看刘师傅,面似青铁,小少爷问刘师傅:“是不是不舒服?”半晌,刘师傅的脸松了下来,说:“没事,你尽管吃饭,吃完睡觉,晚上别出来。”

不一会儿,酒菜来了,刘师傅让小二把酒撤了,急匆匆地扒了几口饭,便起身出去了。徒弟们见师傅放下了筷子,也纷纷抹了抹嘴,互相递了递眼神,散了。

以往,都是天不亮动身。可第二天,天已大亮,刘师傅也没发话,只是独自坐在院子里很悠闲地喝茶,看缸里的小红鱼在水草里穿梭。小少爷想早些到家,便走过去问刘师傅何时走。刘师傅盯着鱼,说:“还没到时候。”小少爷讨了个没趣,便杵在一旁,抠着手指发呆。

不一会儿,一个头戴破皮帽、身穿破夹袄的髯须大汉进了院子。汉子的破袄上没有扣子,用草绳系着,两手插在袖筒里,露出点红铜色的皮肤,皮上长毛寸许。汉子悠闲地踱到缸边,脸贴在水面上,吸了吸鼻子,如同自言自语地说:“缸里好多的鱼啊!”

刘师傅说:“不多。”

汉子说:“想抓两条吃吃。”

刘师傅说:“这鱼有刺,会卡住的。”

汉子问:“何以见得?”

刘师傅说:“我捞两条你看看。”

说罢,刘师傅右手往后一抽,“啪”的一声,拍在了缸上。声不大,可刚才还是摇头摆尾的小红鱼,不一会儿,竟有几条浮了上来,个个肚皮朝上,死了。

小少爷惊得眼珠子都要冒出来了,再见那汉子,脸一沉,扭头就走。

整个过程,刘师傅和汉子没看对方一眼。

待那人远去,刘师傅转过身,咳了几声,小少爷分明看到他嘴角有一丝血迹,正要问,刘师傅将手一摆:“走吧,可以走了。”

海爷的货刚卸到老街上,就引来众人围观、抢购。来往的人们,纷纷夸小少爷聪明能干,直听得小少爷两腿发飘。随后,小少爷带着给海爷从北方买来的稀罕物,喜笑颜开地前来给爹请安。

海爷也不细瞅,只是捏着小少爷带来的汝窑杯,问:“一路辛苦,晚上想吃点什么?鹅掌?醉虾?活驴肉?”

小少爷一怔,就听“啪”的一声,海爷把杯子给摔了!

“挣这点钱,瞧把你乐的!什么出息?”

小少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海爷回头指着他的脑门,说:“我让你见到生人别说话,你听鼻子里了?那些店小二,有的暗中勾结着土匪,就你这样大手大脚的蠢材,几句话就被人试探出来了!江湖上,表面都是风平浪静的,一旦湿了脚,怎么淹死的都不知道!”

小少爷这才想起第二天院子里遇到的那个髯须大汉,明白了他对刘师傅说的话,也明白了刘师傅为何不急着赶路的原因。顿时,小少爷的后脊梁“嗖”地吹起一阵凉风。小少爷后怕极了。若不是刘师傅用尽功力的那一掌将那髯须大汉给镇住了,让他不敢妄动,不然半路上货被截了不说,保不准连小命都给收了!

出了门,小少爷径直回到了书房,小心翼翼地收起散落一地的书页。下人赶来帮忙,小少爷摆了摆手,说,之前怎么撕的,他自己便要怎么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