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外孙女幼转小的脚步,我们从城东的朝阳区迁徙到西城区近校的展览路街道而居。所租新居虽较之前所居面积小了许多,但设计还算合理,特别通过妻和女儿精心整理,新家更显温馨宜人。
展览路街道自然因北京展览馆而得名。所居也与展览馆隔路相望,凭窗白色庄严的展览馆主体建筑尽收眼底。
展览馆应该是中苏友谊的历史见证,其建筑设计无疑是俄罗斯典型风格。馆前广场不知道从何时封闭管理,偶有展览活动,基本上可以随便进入。如有大型重要展览,可能会启动西南安检设施。
前段早上遛弯返回时,见有一《千里姻缘》主题的“中华传统婚庆文化展”在二号馆二层展出,遂凭老年证进入展览馆广场和二号馆内部浏览近二小时,并有幸参观了由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院等单位选送的国家级历史婚庆文物。看到从皇室到民间的精美绝伦的婚庆历史文物,着实惊艳。
坐在广场中央硕大的莲花池边,仰望展览馆宏伟壮观的主体建筑,不由不让人浮想联翩。七十年前苏联老大哥援建的北京展览馆,至今仍作为首都重要地标性的建筑,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继续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着服务;而作为社会主义灯塔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却早已分崩离析并深陷战争困苦之中。是夜,展览馆塔尖闪闪发光的五角红星仍装扮着中国首都的夜空;而今,曾标志着人类希望的铁锤镰刀红旗却早已在东欧大地上偃息。想来无不叹息痛恨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之流,并由衷感谢中国共产党之伟大。
展览馆其实是一个建筑群,总体布局非常大气壮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展览馆已成为集团公司,想来也属国有企业。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馆内也充满了商业气息。规模较大的是位于整体建筑面北的蓝色圆顶的北展剧场,时常会有俄罗斯、东欧以及国内著名文艺团体来此举办演出活动。看票价低的近二百高的八百多,到底没舍得去消费一次。主体建筑面西有一高档的莫斯科餐厅,内分老莫和小莫。女儿曾带我们去开了一次洋荤,近千块钱吃个便饭我竟没觉着饱。不过,置身宽旷充满异域风情的餐厅,面对摆着刀叉勺子铺着雪白餐布的餐桌,富丽堂皇的吊灯及厅内西式装饰,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金发碧眼俄罗斯艺人的演奏,穿越般的惬意油然而生。
与展览馆一墙之隔的是著名的北京动物园。透过栅栏墙和水面,不仅可见动物园内人游如织,而且浓郁的动物野性荷尔蒙的气息也不时被西风送来。一些散漫的鸳鸯、野鸭、大雁、灰头鹅还会时常或飞或游,光顾展览馆后湖,为后湖碧水平添些许生机。更有一些流连忘返者长居如斯,生儿育女,故一湖春水常见鸳鸯嬉戏,野鸭起降,绒球般幼鸟潜水觅食,引来过往者驻足、拍摄、发微视。
其实动物园除参观动物外还有些人文历史的浏览也颇使人愉悦。除正门精致的浮雕、东西北配楼、松风萝月轩、牡丹亭等清廷农事实验场的遗迹,在动物园西区还有两处著名建筑:一处为依池傍河,古树掩映,德式皇家建筑风格的畅观楼;一处是叠石环绕,幽香憩静,飞檐翘角、青瓦红柱的鬯春堂。前处曾作为慈禧和光绪皇帝去圆明园中途休息或视察农事试验场的行宫,后处则为随行高级官吏休憩之所。民国初,国民党元老宋教仁也曾在鬯春堂居住九月余。现在,畅观楼已设为一个小型博览馆,而鬯春堂也变为秀珍图书室,游人皆可免费参观阅览。
与展览馆后湖相通连的是南长河及沿河而建的长河公园。河水清澈如徐,岸石如坻如嵁。沿岸柳丝摇缀,曲径栈道蜿蜒,石刻石雕随处可见,廊舫亭榭时隐时现。特别是依岸陲柳长丝,依依袅袅,参差披拂。更别于他柳的是,冬枝亦现着金黄,难不成这就是徐志摩笔下的“那河畔的金柳”?只不过她不像是“夕阳中的新娘”,倒像是披肩金发,雍容华贵的俄罗斯老妈妈,温柔中透着坚毅,殷勤中满是热情。隔湖凝望直耸蓝天的北展星塔,遥想战火纷飞的俄乌战场,直让人情绪激荡,痛心疾首,惟默默替俄罗斯人民祈祷,冀俄罗斯突破西方围堵,走向胜利!
长河历史悠久,开凿于辽金,元称高梁河,明称玉河,清改称长河至今。初只为向都城输水及漕运,后历朝沿岸增建园林、寺庙。至清乾隆年,长河已成皇室去往西山园林的专用御河,沿岸风景美不胜收。留下“天坛看松,长河观柳”的佳话,成为当时京城百姓踏春赏绿绝佳去处,享有北京清明上河图的美誉。
南长河东端接高梁桥,高梁桥斜街路斜跨长河。过桥向北估计不称南长河了。宽阔的单向双道之间有一片空地,高粱旧桥及遗闸清晰可见。空地立有两方石碑。见一方是北京市文物局所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高梁桥”碑,甚喜,不想千里迢迢北漂带娃,竟未离运河一水。倘若把思念放之于水,故乡亲友大概不日即可感知了!
另一简粗卧碑是介绍高梁桥的,说高梁桥原高亮桥,传说高亮赶水经过此地。此说法稍考即被否定。但碑中说此桥是明清京城与乡野的分界点倒是可信的,而且在桥端北岸就有清乾隆为皇太后六十大寿所建码头行宫——依虹堂,据介绍,至清末,慈禧、光绪出行颐和园时,亦皆从此登龙舟而往。只可叹,昔时富贵辉煌的依虹堂,如今除一片黄土就是散落不整的石头,想来亦令人唏嘘,信囗诌来四句小诗:
南长河水清如许,
照我银丝增几缕。
依虹堂剩遗石乱,
不阻老汉观柳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