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渺的宇宙中,人类从未停止对星辰大海的向往与探索,如今这一梦想似乎离我们又近了一步。

埃隆·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的星舰火箭,在当地时间3月14日即SpaceX成立22周年纪念日,在万众瞩目中进行了第三次试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可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就像有位网友说的:对男生来说:33个猛禽发动机点亮的画面,比非诚勿扰女嘉宾全亮灯还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最终星舰在返回地球时失事,但对于马斯克和他的SpaceX来说,这已经是值得庆贺的结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星舰昨晚升空的时刻,SpaceX的传播经理就对媒体表示:“(这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走得更远。

实际上,这次试飞的确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舰将让生命跨越星球!”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发出豪言壮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舰第三次试飞在万众瞩目中落幕,虽然结局并不完美,但其中所蕴含的科技力量与探索精神,足以震撼人心。

在这背后,中国的航天科技,包括商业航天的发展也在默默前行,两者之间的不同与关联,以及对中国航天发展的启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来看看马斯克的星舰第三次试飞。

这次试飞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它打破了前两次的常规,对飞行路线和测试项目进行了全新的规划。

在此之前,星舰的发射已连续失败爆炸了两次。

2023年4月,星舰首次发射试验,点火3分钟后,火箭解体爆炸,最大高度上升到39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1月,星舰第二次发射试验,一二级火箭分离成功,但之后一级爆炸,二级失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前两次发射爆炸最终失败,对于进行第三次发射试验,马斯克则显得信心更足。

他在社交媒体上说“我认为进入轨道的可能性很大——80%”,对于此前的两次发射试验,即便是向来以大胆冒险著称的高科技创业者马斯克,也只表明发射成功的可能性只有一半。

最终第三次发射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枚装备了33台猛禽发动机的“大火箭”确实没有重蹈覆辙,像前两次那样发生爆炸。

点火后9分钟,二级火箭发动机燃烧完成,飞行速度大致足以进入轨道,星舰进入滑行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4日晚些时候火箭发射升空后,14日晚些时候,SpaceX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星舰’已达到环绕速度!祝贺SpaceX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马斯克对这次“不完美”的发射试验还是很满意呢,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推进剂内部转移”测试的成功。

简单来说,所谓推进剂内部转移就像飞机上的“空中加油”,在太空环境下实现超低温推进剂在船体间的互相转移。

这一技术的成功,不仅为马斯克宣称的“殖民火星”即未来的星际旅行提供了可能,也能为人类重返月球、探索火星等深空任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第三次星舰发射还有一个目标没有达到,那就是进入滑行状态后,星舰没有重启发动机,被地球引力拉回了大气层。

因为星舰的最终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能够在发射塔上进行控制着陆,并在发射回收后的几小时内再次重新发射。

不过,根据CNN的报道,虽然本次的星舰失联得比预期更早,但SpaceX从未想过重新使用这艘飞船,它原本计划的结局就是坠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Space X团队对每次发射的预期不高已是常态。

在猎鹰系列火箭回收和重复利用的试验中,一些业内人士很不看好。在陆上回收、海上回收试验中,多次发生爆炸。似乎对SpaceX来讲,失败不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也有些人提出疑问:中国为什么缺少“SpaceX式”的商业航天企业?

事实上,中国航天的发展也在稳步前行,不过与马斯克的星舰不同,中国航天的发展更加注重实用性与稳定性,我们目前还没有突破像“推进剂内部转移”这样的技术,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目标的去按计划稳妥完成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任何事都具有两面性,但是你不能否认我们国家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从长征系列火箭的成功发射,到嫦娥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再到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中国航天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日益成熟,更彰显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雄心壮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得怎么样呢?

可以说国家还是很重视的,刚刚闭幕的两会形成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了商业航天,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实际上,自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之后,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迈向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八年多来,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据了解,2023年,社会资本面向航天投资近六十亿,全年共完成26次商业发射,占中国全年发射的近四成,成功25次,发射成功率达9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和SpaceX相比还是差距很大。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球共发射运载火箭223次,SpaceX发射98次,占全球总量的45%。全球共发射卫星2945颗,SpaceX发射2514颗,占全球总量的87%,是其他家总和的6.7倍。

全球的入轨质量共1492吨,SpaceX的入轨质量共1286吨,占全球总量的86%,是其他家总和的6.1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步,SpaceX很可能借助成本优势,大规模接收国际订单,逐步占领全球发射市场的主导地位。

虽然差距很大,但实际上,我国起步不久的商业航天企业要打破SpaceX接近垄断的地位,在国际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还是很有希望。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很快,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月球与深空探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国际上,中国航天事业相比欧洲和俄罗斯而言发展得更好,相比日本、韩国更是进步神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天事业长期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们的所有核心关键技术都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这样使得航天产业的发展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发展。

航天工程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在我们国家的制度下更容易实现,这也是国内外大多数人的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为大家所熟知的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开始启动,经历了三个阶段,于2022年底建成中国空间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一个大家可能不清楚的小细节,2003年杨利伟乘神舟五号上天的时候,吃的东西都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杨利伟吃的那个“月饼”学名较“航天员能量餐”,这是专门为了我国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研发的,更适合国人体质,也是为了满足他们在太空中的营养需求而特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航天员能量餐的专利也已经转让给了民间企业,这也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历史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小小的航天员能量餐,就能管中窥豹,体现出我国布局航天事业发展的长远眼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我国的航天事业,当然包括商业航天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希望所有困难都能被攻克,航天科技的发展之路走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