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宇:教育的灵魂是启蒙,而不是驯服。这里是思考的开端,而不是知识的终点。

作者:宋翔宇

2024年3月10日,网传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一名初中生小王被3名同学霸凌抢劫,最终被残忍杀害,尸体被掩埋在蔬菜大棚里。手段可以说极其残忍,而3名嫌疑人都是不满14周岁的初中生。而据网传信息显示,3名犯罪嫌疑人心理素质极强,直到调出监控视频,其中的主犯才被指认。同时,有一张疑似家属发布的朋友圈截图显示,被害孩子的钱被转空、电话被关机,人被活活打死,面目全非。

从媒体报道披露的案件细节中,我们看到三个未成年人老到的行为和幼小的年龄形成了强烈反差。“孩子的脸被铁锹铲得面目全非”,犯罪后将遗体掩埋,毁尸灭迹,可见这三个未成年人心思缜密;心狠手辣的程度。让人不禁感叹,恶魔真的在人间。而面对这样的恶性事件,大众最为关心的是这样的恶魔究竟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根据我国的法律,如果犯罪嫌疑人未满12周岁,则不负刑事责任。如果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则需要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是否追诉,如果核准追诉则负刑事责任。

而这样的惩罚显然难以平息大众的不安疑惑和愤怒。所以,每一次这种恶性事件的发生,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处力度的呼声也就会变得更加强烈。

对于这件事,我想说的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除了完善我们的法律之外,我们的家庭、学校都应该参与进来,发挥各自职能。

而在这件事中,最触动我的是被害孩子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的话,他说,小王是一个非常听话、脾气好、性格好的好孩子,在家会自己洗衣做饭收拾家务,非常让人省心。王先生还表示,此前孩子就曾表示不愿上学,“我们以为孩子贪玩,并没有当回事,后来才知道孩子在学校受到了霸凌。”

为什么受伤害的往往是那些老实孩子,那些家长眼中的听话性格好的好孩子呢?是因为这样的孩子就长了一张招人欺负的脸吗?

我想说的是,也许还真是。不过这张“招人欺负”的脸,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

我先给大家看个视频吧。这个视频是收集了一些孩子在公众面前没有看到自己的家长和看到自己家长之后的反应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在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场之后,孩子很明显非常地自信开朗。但在没有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场的时候,孩子们就非常明显地局促不安。

而当孩子平时在学校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那些心中有心理支撑的孩子通常他们的外在表现会非常的乐观自信。而那些心中缺乏心理支撑的孩子,他们的外在表现就会非常的无助彷徨。而孩子的这种无助彷徨的脸,也许就会吸引一些小恶魔。

在这件事当中,我希望一些成年人去思考,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家长说自己不想上学的原因呢?被害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是不是所谓的懂事磨灭了孩子向大人求助的念头?

还有,做家长的为什么在没和孩子沟通的情况下就认为孩子不想去学校只是贪玩?孩子会不会跟父母诉说自己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呢?而孩子在生活当中的一些困扰,作家长的能否真正的关注得到,并帮忙解决呢?

被害的孩子据说在学校的时候已经被同班同学霸凌了很长时间了,那作为孩子的老师,他们是真的不知道这些事呢?还是说他们没把这些事当回事呢?

我们的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法律,给予了那些所谓的脾气好性格好的孩子以强大的心理支撑了吗?

而一些孩子所谓的性格好脾气好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我当然不是要替那三个小恶魔脱罪,而是希望大家思考,我们在呼吁完善法律,给加害者以应有的惩罚的同时,怎样让那些老实的人不长出一张受欺负的脸,避免成为受害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推荐书籍:《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埃利奥特·阿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