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中国工程院已故院士简介(八)》(以去世时间为序)。

姚福生院士(1994年当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福生(1932年4月26日-2008年7月11日),出生于上海,动力机械、汽轮机专家。

姚福生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62年毕业于波兰格旦斯克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福生领导的柴油机余热利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曾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五好职工”、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姚福生主要从事汽轮机叶片、叶栅以及汽轮机的旁路系统等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黄尚廉院士(1995年,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尚廉(1936年8月16日—2008年7月21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四川省乐山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工程和仪器科技专家,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16日,黄尚廉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50年,毕业于四川省立乐山中学;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1954年1月—2008年7月,任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7月21日,于重庆逝世,享年72岁。

黄尚廉长期从事精密仪器及机械,光电技术与系统的研究。

陈秉聪院士(1995年当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秉聪(1921年10月10日-2008年9月1日),山东省黄县人,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中国地面车辆学术领域和汽车、拖拉机专业教育的开拓者。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农机工程系主任、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陈秉聪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及汽车拖拉机科研与教学工作,根据中国有大面积松软地面需开发利用的实际,开辟了“软地面行走机械”新领域,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在理论上,首次提出“畸变模型理论”在松软地面的应用、“半步行理论”、“仿生步行与仿生脱附理论”。在工程实践上主持解决中国拖拉机下水田问题,发明的半步行轮已在宁夏农村应用,主持研制的仿生脱附技术与材料已形成10余种中试产品,主持创建仿生技术与仿生材料中试基地,使仿生步行机械和仿生脱附技术进入工程化实用阶段。

陈明致院士(1995年当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明致(1929年11月28日—2008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明致于1950年从交通大学毕业,之后到东北人民政府水利总局工作,历任水电部东北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院长;1983年进入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工作,担任主任兼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8年10月10日逝世,享年79岁 。

陈明致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作。

侯祥麟院士(1994年当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祥麟(1912年4月4日—2008年12月8日),广东省汕头人。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

侯祥麟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1948年就读于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兼燃料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代室主任,石油管理总局炼油处主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副司长,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代院长兼党委书记。1978年4月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

侯祥麟是中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和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组织领导和指导支持了大量科技攻关,为国家填补了石油石化领域的许多重大科技空白,解决了石油石化产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事关国家科技进步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建议。 2023年获小行星命名,编号为236845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侯祥麟星”。

杨锦宗院士(2001年当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锦宗(1932年8月25日—2008年12月29日),福建省莆田市人。精细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山东理工大学纺织专用化学品与染整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染料、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合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锦宗于1959年9月就读大连工学院化工系染料专业副博士研究生(四年制),毕业后留校任讲师;197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担任大连工学院副教授;1986年5月任大连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9月至11月赴保加利亚索菲亚高等化工学院做访问学者;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在山东理工大学纺织专用化学品与染整工程技术中心工作,担任主任;2008年12月29日因病逝世,享年76岁。

杨锦宗长期从事染料、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陈先霖院士(1995年当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先霖(1928年9月27日—2009年1月31日),四川省遂宁县人,冶金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陈先霖于1949年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工作;1954年进入北京钢铁学院任教,历任机械系冶金机械教研室主任、机械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1993年至2009年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1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

陈先霖长期从事重大冶金设备运行性能的研究 。

段镇基院士(1994年当选,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镇基(1934年2月19日—2009年6月27日),四川成都人,皮革及皮革化工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6年段镇基从成都工学院毕业后进入轻工业部皮革工业科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1987年进入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总监;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部设立段镇基皮革和制鞋科学技术奖;2009年6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

段镇基主要从事皮革涂饰材料方面的研究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