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僧辩列传

王僧辩列传

王僧辩(?—555年),字君才,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南朝梁名将。

  • 摇摆不定的平乱名将

王僧辩的父亲王神念本为北魏将领,后来投降南梁。王僧辩跟从父亲南下,一直追随湘东王萧绎在各地就职,多次立下军功,深受萧绎信任。

548年,侯景之乱爆发,当时,萧绎驻守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派遣王僧辩带领一万军队押运粮草支援京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王僧辩的部队刚到,宫城已被攻陷,梁武帝也蒙难而死。王僧辩不得已而投降侯景,军队和粮草都被侯景占有。取得侯景的信任之后,王僧辩找到机会,离开都城回到萧绎身边。

面对当前的局面,梁朝的各位藩王各自为政,都想趁机称帝,萧绎也不例外。

在各位藩王中,萧绎的侄子萧誉最为强大。萧誉驻扎在湘州(今湖南省大部),和萧绎关系非常紧张,萧绎决定先翦除萧誉,然后平定侯景之乱。王僧辩认为军队还没有集结完毕,反对出兵。他和大将鲍泉商议,决定一起劝说萧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绎猜忌心很强,听到王僧辩的劝谏,不禁大怒,将宝剑拍在桌子上,转身回到内室。鲍泉吓得不敢说话,王僧辩坚持据理力争。

萧绎误认为王僧辩害怕敌人,非常生气,不但挥刀砍伤了王僧辩,还将他关了起来,随后派遣鲍泉进攻萧誉。这时候,岳阳王萧詧(chá)支持萧誉,发兵进攻江陵,人心开始浮动。

萧绎不得不启用王僧辩,击退萧詧。与此同时,鲍泉久攻湘州不下,萧绎命令王僧辩接替鲍泉,王僧辩很快就占领了湘州。

萧绎的实力大增,引起侯景的注意。不久,侯景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向萧绎发起猛攻,连续占领许多城池,直抵巴陵城(今湖南省岳阳市)。萧绎派王僧辩带兵驻守巴陵,和侯景对峙。

侯景想劝降他,王僧辩不应答,派兵加强防守,与侯景对峙。侯景不敢长期逗留,连续攻城,但每次均被王僧辩破解。侯景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只得烧毁自己的营帐,连夜撤退。

巴陵防御战取胜后,王僧辩在萧绎的授意下带兵东征,连战连捷,又与另一路平叛军队陈霸先会师,共同讨伐侯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叛军队实力大增,一路东进,逼近建康城,侯景率领主力部队出城迎战,大败而逃。京城守将见侯景兵败,开城投降。王僧辩占领京城后,派遣将领扫平侯景的残余势力,最终平定了侯景之乱,拥立萧绎在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王僧辩因功劳最大,受到梁元帝重用。

虽然侯景之乱被平定,但各地依然叛乱不断,王僧辩奉命先平定国内叛乱,又带兵击败北齐的侵犯,逐渐稳定了混乱局面。

554年十月,西魏趁着梁军主力在建康之时,突然向梁元帝所在的江陵发起进攻,梁元帝命令王僧辩带兵支援。王僧辩错误判断了形势,认为西魏军队远道而来,一定疲惫不堪,如果不直接救援江陵,而是北上切断西魏军队的后路,用“围魏救赵”之计,一定可以大获全胜。但王僧辩还没有来得及执行自己的战略意图,江陵即失守,梁元帝被杀。

梁元帝死后,远在建康的王僧辩与陈霸先商议,拥立他的儿子萧方智为梁王,暂时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北齐文宣帝得知萧方智只是一个小孩子,想要扶植流落到北齐的南梁宗室贞阳侯萧渊明为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宣帝暗中给王僧辩写了一封信,希望可以得到他的支持,并且派军队护送萧渊明回国。王僧辩知道文宣帝的祸心,拒绝了他,派兵阻止,却被北齐军队击败。面对强大的北齐军队,王僧辩产生动摇,暗中联络萧渊明,并要求立萧方智为太子。萧渊明同意了王僧辩的请求,王僧辩于是拥立萧渊明为帝,是为梁闵帝。

王僧辩勾结北齐的行为激怒了陈霸先。陈霸先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起兵,奇袭建康。王僧辩措手不及,没等到组织军队反击,就被陈霸先俘虏。

陈霸先看着昔日的战友,非常生气地问道:“我和你有什么仇怨,你要和北齐军队勾结在一起来对付我?”当夜处死了王僧辩。

王僧辩富有军事才能,平定侯景之乱,立下大功,但他面对北齐的威胁,没有找到妥善的解决之道,反而摇摆不定,最终死于非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缜列传

范缜列传

范缜(约450—515年),字子真,祖籍南乡郡舞阴县(今河南省泌阳县),南朝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家。

  • “无神论”的无畏斗士

范缜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十分孝顺。十多岁时,沛郡(今安徽省宿州市)有一个大儒讲学,范缜慕名前往拜师。

大儒见年少的范缜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非常惊讶,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十分看重,并亲自为范缜进行加冠礼。这位大儒的很多学生都来自富家贵族,经常坐着马车来上课,唯有范缜穿着粗布衣裳步行上学,但他从来不自卑,养成了倔强耿直、不屈于权贵的性格。

范缜长大后在南齐为官,当时南齐和北魏关系缓和,开始进行和亲。范缜多次跟随和亲队伍出访北魏,因为学识渊博,在北魏和南齐都有很大名气,从而进入竟陵王萧子良的文人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佛教非常盛行,出家为僧为尼的人越来越多。范缜觉得那些佛教徒打着佛教旗号,不耕田,不生产,依靠人们的施舍和国家的扶持生活,最终会让人们变得好吃懒做,对国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极力反对佛家学说。

范缜的观点让信奉佛教的萧子良十分不满。萧子良质问范缜:“如果说世界上没有因果报应,为什么会有富贵和贫贱之分?”

范缜回答道:“譬如一棵树,开出的花都是一样的,风吹花落,有的花瓣飘落到华美的席子之上,有的花瓣落在了粪坑边上。殿下就是落在华美席子上的花瓣,而我就是落在粪坑边上的花瓣,哪里有什么因果。”萧子良听到这话,非常生气,命令手下人反驳范缜,但没有一个人可以驳倒他。

范缜的言论在当时不被人们认可,他又不愿意妥协,便将自己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写成《神灭论》一文。

范缜提出“形体就是灵魂,灵魂也是形体,形体和灵魂本为一体,形体腐朽则灵魂消灭”,这一理论不但打破了佛家因果轮回说,也动摇了儒家祭祀祖先的理论基础,引起轩然大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教徒纷纷攻击《神灭论》,一些儒家人士也对范缜颇为不满。一个儒家学者说:“你若说人死后没有灵魂,那人们为什么要祭奠先祖?”范缜回答道:“祭奠先祖不是为了先祖,而是为了让后人有心理安慰。”

南齐末年,范缜出任地方官,因为母亲去世,辞官回家为母亲守丧。梁武帝带领义军进攻齐炀帝萧宝卷,路过范缜的老家,范缜服丧期未满,身穿丧服迎接梁武帝。梁武帝在萧子良的幕府就认识范缜,再次看到他非常高兴。

梁武帝称帝后,先委任范缜担任郡守,任期满后提拔他担任京官。范缜回京之前,将所有财产赠予好友王亮,王亮曾经对梁武帝不敬。

因为此事的牵连,范缜不仅没当成京官,反而被贬到广州(今广东省大部)。期间,他进一步完善《神灭论》,修订成稿件,在亲友之间流传。

三年后,范缜被调回京城,担任清闲文官。当时,在梁武帝的支持下,佛教越来越盛行,但范缜的反佛态度一点没有改变。

梁武帝对范缜的观点非常不满,又无法让他屈服,于是颁布了一道诏书,名为《敕答臣下神灭论》,让众人都来反驳范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之间,有六十人响应梁武帝的号召,他们均是达官贵人、知名学者、各寺名僧,范缜不甘示弱,和他们展开大辩论。他凭借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路,一天之内让许多反驳他的人哑口无言。

虽然范缜在论战中大获全胜,但他的仕途也因此终结,《神灭论》在南梁时期被当成禁书,严禁阅读传播。几年后,范缜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多岁。

《神灭论》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在我国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范缜坚持唯物主义与捍卫真理、勇于斗争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六册《梁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