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3月16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李学伟、汤洋师生作品展”在北京琉璃厂杏坛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杏坛美术馆和北京华声天桥开明美术馆共同携手主办,集中展出了艺术家李学伟及其学生汤洋的书法、国画、篆刻作品共计110余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学伟汤洋师生在现场交流创作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唐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李文亮
李学伟能画,善书法篆刻,长于书画鉴定,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央电视台《一槌定音》栏目书画鉴定专家,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京文检文物鉴定中心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品鉴赏高研班特聘教授,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北京华声天桥开明美术馆馆长,中传艺博文旅(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学伟1964年3月生于辽宁沈阳,展览开幕之日,正是他年界六十退休之时,李学伟以师生展览的形式,为公职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退休生活开启了新征程,专心于收徒传艺和书画鉴定。

为扶持后学,本次展览李学伟仅展出6件个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其中山水画、篆刻各一件,书法4件,其余均是和弟子汤洋合作完成的。他的国画以山水为主,师古人,师造化,从展出的山水画“胜日寻芳”可窥一斑。篆刻作品“雄甲辰”“龙行龘龘”秦风汉韵,朴茂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学伟、汤洋陪董浩参观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马海方观看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汤洋
熟悉李学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豁达风趣之人,平时说话妙语连珠,他以玩的心态进行艺术创作,放松心情,制造出愉悦的作品。展出的四尺整纸草书《活着》,两个大字由右上延伸至左下,恣肆的点画雄强的线条,远观看就会让人感受到生命力的豪迈蓬勃,走近细看,下方“不容易”三个字虽然很小,但为“活着”作了注脚,幽默风趣且令人回味。篆书《龙跨凤飞》是一幅用宣纸包装纸所写的四尺三裁作品,右侧将印有品牌和品类、生产厂家等红字保留,好似有意加盖的印章,与书写浑然天成,更为有趣的是下方释文“……见宣纸包装,不舍扔掉,龙年要过紧日子,少吃、少喝、少浪费”,简直人妙不可言。

展出的其它百余幅作品,多为师徒合作完成,有为汤洋拓印古镜等题字的作品,有在同一把团扇上,李学伟在一面写书法,汤洋在另一面作画的作品,而更多是汤洋作画李学伟题款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画册同步发行,李学伟现场为观众签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学伟
汤洋师从李学伟、老圃,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工作室,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市场》惠风画院签约画家,李可染青年画院院聘画家,荣宝斋画院画家,华声天桥开明美术馆执行馆长。她的画作以花草和果蔬为主,特点是花草多装在竹筐或青铜器皿等容器之中,成为标志性的组合,内容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但少有人画的果蔬,譬如大葱、大蒜、毛豆、芸豆、瓜子、茶叶等等,而这些关于主题和构成的设计,都得益于李学伟的悉心指导。在汤洋一幅画作上,李学伟题写“此图为弟子汤洋所作编筐插花,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如能长期于此来日可期”款释,可见其良苦用心。

“杏坛”是后人为纪念孔子教学而设,有教育圣地之意。李学伟选择在北京琉璃厂杏坛美术馆举办展览,也是在借此“杏坛”之名,表达他退而不休,继续收徒传艺,在艺术事业上自我转变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学伟向曹玉文介绍创作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王刚观看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朋友韩正刚、鄭山麓赶到展览现场祝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李耀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学伟(左二)、李文亮(左三)、郭正英(左四)、汤洋(左五)在展览现场

展览开幕当天,前来参观的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拍卖界、企业家、媒体人、书画经纪人、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两百余人。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