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诗词中,时间被赋予情感的厚度,情感被赋予时间的长度。

当下,站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演变的角度,中华诗词传承和发展需要回答诸多时代之问:如何建构当代中国诗歌美学?数字化时代诗词创作面临怎样的挑战?新时代呼唤怎样的诗歌载体?3月16日,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主办的"推动建构当代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主办的"推动建构当代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中华诗词学会驻会顾问罗辉,《诗刊》主编李少君,国务院参事室内刊总编辑樊希安,云南中华文化学院教授陈友康,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南开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查洪德,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常务副主编林峰,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社社长刘庆霖,《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主任高昌,中国书籍出版社副总编辑赵安民,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巨川,南京大学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巩本栋,吉林大学教授马大勇等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杨志新

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杨志新在致辞中说,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要有坚定清晰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把繁荣发展中华诗词文化当成一项重要的事业来干。诗词界学术界积极推动建构当代诗歌美学,一是要发动更多的力量特别是学术界、大文学界关注当代诗歌文化,更多的优秀的专家学者研究当代诗词创作,支持优秀的专家学者、诗歌创作者撰写理论文章和专著;二是要继续推动做好现当代诗歌文献史料的整理工作;三是继续推动当代诗词入史、入奖和经典化、应用化;四是要积极进行诗歌文化交流互鉴,学习其他民族优秀的诗歌艺术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

周文彰指出,当下诗歌美学建构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要集中探讨和回答评价当下好诗词的标准与尺度,最重要的任务,是从强化诗词审美图式的时代性入手,建构当代诗歌美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

王兆鹏就如何建立当代诗词评价指标体系,在"鉴古"和"用今"的基础上建立诗词分级和评价标准,并从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中华文化学院教授陈友康

陈友康认为,人类正走向人工智能诗学时代,更需要从"诗道""诗论""诗评"等方面做好诗词理论建设这项"重要文化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诗词学会驻会顾问罗辉

罗辉立足于"当代"和"中国"两个关键词,提倡加强从诗体互涉、审美主体、当代作品等角度加强研究,构建"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开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查洪德

查洪德主张用古代诗学精华沾润当代诗词作者的心灵,提升其诗学修养,而元代发生了"指点初学的阶梯性与体系性"诗学转向,为建构当代诗歌美学提供了重要镜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务院参事室内刊总编辑樊希安

樊希安多年躬行创作与推广"新古诗"实践活动,他推崇毛泽东主席主张的在民歌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实现诗词的民族化、大众化与现代化。

巩本栋以沈祖棻为例,提出通过传承和发展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来建构当代诗歌美学。蒿峰建议多做诸如编辑《中华当代诗词研究》、编写《中国当代诗词史》等基础性工作,培养学术骨干,不断提升当代诗词研究的学术水平。林峰倡议当代诗人要贴近时代、社会、生活,"为时而作,为事而作",把新时代的绚丽色彩和传统诗词的经典记忆熔铸成灿烂的文化回响。刘庆霖认为,提倡诗词美学的同时,要发展诗词力学。诗词不能只有美而没有力,只有美而没有力,是武术走上了舞台,美是美了,但失去了力量。因此,既要讲诗词美学,也要讲诗词力学。赵安民认为,建构新时代中国诗歌美学,应着眼于诗词各种体裁的语言特征与形式特点,以及不同体裁在题材内容的适应性、美学风格的独特性等方面的差异。马大勇提倡"广竹枝"的研究理念,以展现竹枝词走向世界的图景,重视域外汉诗美学研究,他认为"当代竹枝词"完全可以在竹枝词史上书写出醒目的一页。高昌比较了AI写作与人类写作的区别,认为人类写作诗歌具有他者视角、文学自觉、提升空间、审美个性、鲜活语态等特点。李少君谈了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诗教的价值和作用。王巨川认为,与学校美育结合,是中华诗词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一条重要路径。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张公者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作者:李扬

文: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图:李扬 摄编辑:彭丹责任编辑:江胜信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