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吴馥梅 记者 吴越 实习生 蓝昕宇

漫长等待后,人潮涌动中,明星一闪而过,快门声此起彼伏。在流量经济和饭圈文化的催生下,“代拍”早已发展成一条完整产业链。

所谓“代拍”,即替不能去现场追星的粉丝赶赴现场,代为拍摄照片或视频,并收取一定费用。当下,职业代拍活跃在机场、商场、影视基地等各种场所,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紧密相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社

然而,闪光灯背后却笼罩着灰色阴影。这一代拍产业链是如何运转的?流量、冲突和矛盾背后,公众人物“让渡”隐私权的边界又在哪里?

明星一闪而过,快门声此起彼伏

2月底至3月初,潮新闻记者前往浙江横店影视基地,连续数日蹲点,亲眼目睹了“长枪短炮”层层围堵的场面。其中,酒店、化妆间、剧场,是职业代拍蹲守的重灾区。

对“见过世面”的横店民众来说,代拍早已“见怪不怪”。随手打辆网约车,司机都能熟练列举出一串“代拍”们长期驻守的酒店名。

在某位司机的指引下,潮新闻记者来到A酒店。下午16点,一楼大堂内,多名等待大巴前来接送的群演表示,酒店内设有大化妆间,是许多进组演员试妆、化妆的地点,也是“代拍”常驻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化妆间门外。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化妆间门口有保安把守,数十名手持相机的年轻人,三五成群坐在门外的椅子上。他们背着包,带着充电宝,一边喝奶茶一边刷手机,看起来做好了“守株待兔”的准备。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这些等待者中,有一些是“老熟人”,几乎每天都蹲守在这里。不管哪个明星从化妆间出来,都会围堵拍照,“三四人组成的小团体分工明确,各个角度都有”,明星遮挡严实也防不胜防。

现场,潮新闻记者以粉丝身份随机问了几位等待者,“等了多久了?”“你确定某某明星在里面吗?”她们并不愿意多透露信息,只是略带不耐烦地说,“我们只是盲等,不一定能等到,看运气。”

其中一位等待者对记者态度相对较友好。她表示,已经在门口坐了四五个小时,“有网友在等照片,(但)连续守了三四天都没蹲到。”

约两小时后,到了晚饭时间,所有等待者都守在原地没有离开,他们轻车熟路地点了外卖,吃饭间隙,还时不时回望化妆间门口,留意是否有人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堵现场。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直到18:30左右,一位头戴灰色帽子、黑色口罩,遮挡严实的男生从化妆间走出来。等待者们一看到,瞬间放下碗筷飞速围堵在他四周,一边举着相机拍照,一边随着他的步伐往前移动。现场有安保人员撑着一把黑伞试图遮挡镜头,但无济于事。

戴口罩男生进入楼梯后,等待者们被安保人员拦在外面。他们一边不确定地问“是去厕所了还是下楼了?”一边忙着找另一侧的楼梯。直到“主角”坐上车关上车门,这场拥堵才告一段落。

后来记者了解到,这是电视剧《逍遥》的主演之一侯明昊

有知情者向潮新闻记者表示,“早上四五点、深夜九十点,是蹲守人数最多的时候”,“逮”到明星的概率比较大。一些流量大的明星现身时,往往拥堵更甚。热情粉丝和职业代拍混杂在一起,有时候等待队伍能从酒店一直排到街上

这只是代拍产业链其中一个环节的缩影。从获取信息、蹲守偷拍,到贩卖传播,这一行业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转流程。

围堵背后的产业链

“接到订单了!明天去拍肖战。”3月14日晚,王荣(化名)兴高采烈地表示。

此前,某剧组副导金盛(化名)告诉潮新闻记者,前段时间肖战拍摄《藏海传》一场外景戏时,遭到很多粉丝、代拍围观,“为了抢独家,不少人背着单反翻墙爬树”。后来,该明星工作室和剧组都发文抵制路透。

尽管如此,王荣依然决定前往,“因为近期行情不好”。然而在交流过程中,记者得知,即使处于所谓的“低迷期”,他当日的收入也达到了1200元。

全职从事代拍多年,王荣早已对这一行了如指掌。他手机中有数十个通告群,每天都被各种艺人信息刷屏,如航班时间、通告信息、酒店地址等。“我们有一个自己的小圈子,大家会信息共享。”王荣表示。

如今,以“代拍”为关键词在社交、电商平台搜索,相关帖子、商品不在少数。有需求的客户可以联系卖家谈价下单,渠道畅通,操作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交媒体上关于“代拍”的帖子

据了解,代拍收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粉丝主动找到职业代拍,提前付定金,要求其拍摄指定明星;第二种则是代拍者自主蹲守剧组,拍出照片后进行兜售。

王荣表示,如果有机会和明星大站姐、粉丝后援会合作,出售价格更高且业务量也更稳定,“有时候一买就是上万元”。如果当天卖不出去也没关系,“等到之后剧播出了,也还能卖”。

相较之下,自主蹲守的不确定性更多,且需要“吆喝”。同时,还要留意该明星的粉丝圈子是否抵制路透。

然而,即使遭抵制,代拍们也有其他获利渠道。王荣透露,在网上公开发肖战的路透,会被其粉丝举报,所以“只能卖给主播”,主播可以发给自己的粉丝,然后收粉丝的红包,“不过赚的会少一些”。

从王荣口中,记者得知,在横店专门干代拍的大概有一两百人,最近有很多新加入的,“因为许多主播老是被封号,都开始转行干代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拍产业链示意图。图源:央视新闻

“失焦”的隐私边界

野蛮生长的产业背后,光鲜表象下或许笼罩着灰色阴影。无数镜头的精准聚焦中,有些东西却在渐渐“失焦”。

代拍产业链的顺利运转,离不开各环节的紧密相扣,但归根结底,庞大的市场需求才是这片灰色产业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高艳东表示,从根源来看,“代拍”是粉丝经济的衍生产物,作为一个新型产业链,其主要成因是粉丝追星的狂热。盲目追捧带来的高额利润,为“代拍”行为提供了生存土壤,也滋生了不少矛盾。

近年来,明星、剧组与代拍人员发生冲突的情况不在少数。怒斥代拍、发文抵制,这类“爱恨纠葛”也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社

与普通民众相比,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有一定的特殊性。身处聚光灯下,有人用“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来形容他们在隐私权领域的“让渡”。

但当流量和利益频频冲突、安全和隐私常常矛盾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背后的隐私边界和权利“让渡”?

“毫无疑问,公众人物也享有隐私权。”高艳东表示,从法律角度来说,任何自然人都应当享有《民法典》规定的人身权利。“公众人物虽然因自身特性会受到一定程度限制,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剥夺其隐私权。”

他表示,在演唱会等公开场合,如果拍摄照片仅供自己欣赏,一般不存在争议。但个人行程、航班信息、住宿情况等纯属个人隐私,如果代拍所传播内容涉及这些,那么就侵犯了明星的隐私权。

“当拍照成为一种盈利行为时,拍摄者需要获得被拍摄者的许可。”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熊超指出,《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除了隐私权和肖像权外,代拍行为也存在侵犯剧组权益、透露商业秘密的风险。而且,也有扰乱公共秩序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手持相机,并不意味着天然拥有拍摄和传播的权利。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坚守法律的边界和道德的底线。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尽管抵制的呼声不断,但违法代拍的现象却屡禁不止,公众人物“隐私裸奔”的风险依旧。

除了利益驱使之外,这或许也和实际监管与问责难度分不开。熊超认为,这类案件的追责难度主要体现在责任承担主体的确定上,现实中,往往很难追溯具体侵权证据。而“正常追星拍照行为”和“请人代拍行为”,在法律性质上存在巨大不同,“这是这类案件的重大模糊点”,高艳东说。

与此同时,高艳东也指出,部分明星和剧组也存在故意利用“代拍”手段进行营销的可能性。表面强烈抵制代拍,背后却借此获取无形曝光度,这也是这一现象被抵制,却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流量不能代表一切,无论如何,代拍不应成为扰乱行业生态和资本逐利的手段。”高艳东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