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个古老的疾病,它隐匿在人群之中,悄然传播,直到肆虐成灾。这就是肺结核——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曾经被称为“消耗病”。曾经让无数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如今在医学进步的今天,已不再是无法攻克的难题。然而,它依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不小的健康威胁。
隐藏在呼吸之间的危机

隐藏在呼吸之间的危机

每当我们深吸一口气时,空气伴随着生命之源——氧气涌入肺部。但在这看似简单的过程中,有时会潜入一个不速之客——结核分枝杆菌。它们微小而狡猾,可以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悄悄定居在你的肺部。肺结核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数周,长则数年。

结核分枝杆菌:一个历史悠久的敌人

结核病并非现代产物,早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身上就发现了它的痕迹。它的生命力强大,能在寒冷和黑暗中存活数月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咳嗽三周,小心结核”:肺结核的信号和症状

“咳嗽三周,小心结核”:肺结核的信号和症状

结核病最大的诡计在于它的隐蔽性。初期,症状可能仅仅是持续性的干咳或轻微的发热,以至于许多人会忽视这些微妙的信号。然而,如果出现了以下这些症状,就应该提高警惕了:

1. 持续性咳嗽超过3周

2. 咳痰或咳血

3.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4. 夜间盗汗

5. 发热、乏力或食欲减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要小心!

这些人要小心!

1. 免疫力低下者:

HIV/AIDS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这类人群抵抗结核菌的能力显著下降。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可能有利于结核菌的生长和繁殖,且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通常较弱。

接受放疗、化疗、器官移植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的人群:这些治疗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体更易感染结核菌。

2. 老年人与婴幼儿: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抵抗力减弱。

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对结核菌的抵抗力较弱。

3. 有基础疾病者:患有矽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肺部基础疾病者。

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等健康状况不佳者。

4. 密切接触者:与肺结核患者密切生活或工作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室友、医护人员以及长期在封闭空间内的集体生活人员,如学生、囚犯等。

5. 未接种卡介苗或接种效果不佳者:卡介苗是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的有效手段,未接种或接种后保护力不足的人群对结核菌的抵抗力较低。

6. 特殊职业群体:长期在高风险环境中工作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呼吸科门诊和住院部的医护人员。

7. 吸烟者及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吸烟可损伤肺部结构,增加感染结核菌的风险。

肺结核的易感人群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基础疾病、生活环境恶劣以及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中。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体检和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治疗,战胜病魔

肺结核的治疗需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一旦确诊,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

1. 化学疗法: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一般采用标准短程化疗方案,如2HRZE/4HR,即前两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后四个月继续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

复治活动性肺结核或耐药结核则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常疗程较长,且可能包含二线抗结核药物及注射剂。

2. 管理与随访: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指标。

完成规定疗程,确保彻底治愈,减少复发风险和耐药株产生。

3.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合并HIV/AIDS或其他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治疗策略有所不同,可能需要结合抗病毒治疗以及更严格的结核病防治措施。

对于难治性或复杂性肺结核,可能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一旦确诊,治疗就要立即开始。肺结核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服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至少6个月以上。在这段时间里,患者需坚持每日服用药物,并定期进行复查,直到彻底击败这个不请自来的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措施:筑起健康防线

预防措施:筑起健康防线

1. 疫苗接种:新生儿和婴儿应尽早接种卡介苗(BCG),这有助于预防儿童发生严重的结核病。

2. 控制传染源:对已知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及时、规范的治疗是切断传播链的关键。一旦发现有症状者,应鼓励其尽快就医并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

3. 个人防护: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在通风不良或人员密集区域佩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并将使用过的纸巾丢入封闭容器内处理。

鼓励患者使用专用痰盂收集痰液,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4. 环境卫生与通风:定期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尤其在密闭空间中更应注意空气流通。

减少人群聚集,保持一定社交距离,特别是在流行季节或疫情高发地区。

5. 健康生活方式:增强体质,均衡饮食,适量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些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不吸烟,避免二手烟,烟草会损害肺部功能,增加感染结核菌的可能性。

6. 筛查与监测:对于易感人群如HIV/AIDS感染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以及密切接触过肺结核患者的个体,应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

学校、医疗机构等场所对新进员工和学生进行结核病筛查,必要时进行胸部X光检查。

7. 宣传教育: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普及结核病知识,提高大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肺结核的发生率和传播范围,保护公众免受结核病威胁。

肺结核并非不治之症,也不应成为恐惧的对象。通过了解,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积极接种疫苗,并遵循科学的诊疗方案,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效地防范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