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都内罗毕市 1980年 汪大钧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上 乐祖德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 莫伊大街 曹道明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 穆青摄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它由内罗毕河而得名。市内高楼林立,马路宽阔,各种文化体育设施,都掩映在葱笼的林木之间,因而素有“小伦敦”之美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 武基国摄

年产茶叶近十万吨的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产茶国,也是世界茶叶主要出口国之一。凯里乔是肯尼亚最大的产茶区,种植面积达三万余公顷,约占全国种茶面积的40%,为肯尼亚“红茶之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 武基国摄

为发展民族工业,肯尼亚政府成立了小工业有限公司,为中小型工厂提供资金(信贷)、厂区和技术。已建成230个小工厂,生产各种生活用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8月1日清晨,肯尼亚空军部分人员发动了军事政变,在陆军和警察部队的配合下,当日即粉碎了这一叛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志雄摄

长春杂技团于1982年10月31日至11月14日在肯尼亚进行访问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道明摄

肯尼亚为世界生产除虫菊的主要国家,1982年干花产量为18700吨,供应世界市场需求量的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志雄摄

1983年12月12日,肯尼亚群众数万人在首都内罗毕举行盛大仪式,庆祝肯尼亚独立20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道明摄

由旅居肯尼亚华侨沈静女士倡导成立的肯尼亚中国画会于1984年5月28日至6月3日在内罗毕举行了会员作品展览。该会成立于年初,沈静女士任主席并兼任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 怀成波摄

位于赤道线上的基苏木是肯尼亚的第三大城市,有轮船同坦桑尼亚、乌干达港口相通,又有铁路同肯尼亚——乌干达铁路相连,交通方便。基苏木的工业、渔业和旅游业都相当发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宗仪摄

有150多个国家的1400名妇女代表参加的联合国妇女十年大会1985年7月1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审议世界妇女运动十年来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永兴摄

被认为是非洲规模最大的内罗毕国际贸易博览会,1986年9月29日至10月4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这次博览会有30个国家和组织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宗仪摄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提供的、反映今日中国风貌的彩色图片展览,1987年3月5日至3月8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政厅举行。这是我国在肯尼亚举办的第一次影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 姚宗仪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工艺美术家肖惠祥为体育场设计的长达9米的唐三彩装饰壁画

我国援建的非洲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肯尼亚体育场,在历经三年多的设计、施工建设后,现已全部竣工,并将于1987年4月下旬交付肯尼亚使用。8月规模盛大的第一届全非运动会在此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 姚宗仪摄

中国湖北省沼气技术小组应肯尼亚政府的邀请,在一年时间内为肯尼亚的一些学校、农村建起了13座容积不等的沼气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 姚宗仪摄

肯尼亚的公路建设在东非诸国中算得上是佼佼者。全国土地面积58万多平方公里,公路总长达5万4千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美国企业合资生产的“乌呼鲁”牌小轿车 1988年 姚宗仪摄

肯尼亚独立以后,政府十分重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的资金、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使外贸收入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6%。1984年,人均国民收入已达236.6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 黄谨摄

“为免于饥饿而行走”是肯尼亚每年举行的一项全国步行募捐救灾活动。这项活动始于1965年。20多年来,已筹资上千万先令,这些钱已全部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和救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 姚宗仪摄

一部描写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公司,在新旧体制和观念的撞击中,如何积极同外国承包商较量,赢得国际信誉的电视故事片《卡萨兰尼》(暂定名)在肯尼亚开拍。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外实景为主拍摄的电视故事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谨摄

1989年7月18日,肯尼亚总统向世界宣布:毁掉价值连城的3000余根象牙,一是表示肯尼亚保护野生动物的决心;二是唤醒世人,消灭日益疯狂的捕杀大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