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如何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目标?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且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国典型案例校——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分享。

2024政府工作报告 指出, 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 将 超过 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举措。产教融合 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关键举措,也是 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

高职人才培养如何实现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目标?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通过构建“区域供需精准对接,校企协同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招-培-就联动机制、完善的就业工作体系,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实现了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质量“双提高”。基于该校创新育人模式形成的案例,更入选了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国典型案例,以及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全国典型案例。近期,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特邀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毕力格图分享了学院经验。

麦:数据显示,学院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持续向好。

毕力格图:近三年,我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和家长满意度高,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根据统计数据,我院2023届毕业生人数总计4808人,就业人数4684人,截至9月1日,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率)达到了97.42 %。就业对口4124人,就业对口率达到了88.04 %。2023年毕业生在央企、国企和全国500强企业就业、入伍参军、政策性岗位考入、留学等人数为1200余人,比例达25%;2023届毕业生专升本上线160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3.44%;职业本科合作升学144人,占毕业生总数3%;共计升学1752人,共占毕业生总数的36.44%。

上述数据表明,我院实现了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与就业质量的 “双提高”。

麦:人才培养质量是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据介绍,学院已系统构建了“区域供需精准对接,校企协同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毕力格图:是的。学院聚焦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重点产业,紧盯社会需求和市场信号,坚持专业对接产业、育人对接企业、学业对接就业,与国网蒙东电力公司、内蒙古新特硅材料、弘元能源、北京内蒙古大厦等229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设订单培养专业8个,订单班24个,订单班培养学生数达1200人。在此过程中,学院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实现了学院技能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根据数据统计,我院在合作企业就业的2024届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27.22%。

学院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形成了“三段四双六联呼职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成立了供用电技术专业订单班。2019年以来,通过实施该育人模式,我们联合培养了供用电技术专业毕业生152人,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对口率均达到了100%,实现了“进校即进厂,入校即入职”。该育人模式形成的案例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较大认可,例如,双方合作形成的《深化“引企入校”改革为乡村振兴充电赋能》案例,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国典型案例,获评自治区优秀典型案例;《“破五唯+行五元+育五有”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产教融合项目获评2022年自治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优秀典型案例。

另外,以铁道类专业为例,学院与呼和浩特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校企共育、2023 届毕业生人数890人,进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等铁路行业企业就业的539人,在铁路运输业就业人数占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人数27.77%,极大地满足了自治区乃至全国铁路运输行业的人才需求。

麦:战略新兴领域是人才培养重要。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对接了哪些区域战略新兴产业?

毕力格图:近年来,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市场需求,持续调整专业结构,同时加大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学院的人才培养紧紧围绕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包括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现代化工产业集群、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通过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不断提升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

立足本区域发展要求,学院近七年新设了包括光伏工程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等在内的32个专业,停招了28个专业。另外,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招生人数,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从过去的40个调整到2023年的240个。在这样的动态调整中,学院的专业结构不断完善,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麦:据介绍,2023年《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年度考核评价指标》试运行。该评价形式的施行初衷是什么?

毕力格图: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根据“双高”建设任务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和校企合作工作高质量发展,学院制定的《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年度考核评价指标》2023年试运行。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进一步落实各部门工作责任、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打下了良好基础。考核评价指标设置的重点是鼓励各专业与企业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合作,对与企业开展合作取得的实质性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 校企合作促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促课程建设、校企合作促教材建设、校企合作促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成立订单班及企业奖助学金 等,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学院期待以此推动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目标。此举对培养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麦:在持续构建和完善“招-培-就”联动机制方面学院做了什么?未来有什么计划?

毕力格图: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在此过程中,构建完善的“招-培-就”联动机制至关重要。基于此,学院实施了如下措施并将持续推进——

1.动态调整专业。修订《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职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做好新增专业设置和专业预警、停招工作。学院进一步强化专业布局与本地产业结构的对接,紧密围绕自治区十六条重点产业链和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推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抓手,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以招生为调控反馈,实现了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联动。该措施的实施为招生计划制定、专业设置调整和和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2.加强专业建设。学院致力于强化2个区级高水平专业群、8个院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进特色专业、“工匠班”试点专业建设,积极开展职业本科专业申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逐步构建与“招-培-就”一体化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3.深化产教融合。学院充分发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作用,不断扩展优质的校企合作企业,加快产业学院建设,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与此同时,学院还在持续推进就业育人,以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2.回复“数据研究”,获取月收入、就业满意度、热门专业等麦可思最新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