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 : 明朝那些事儿 | 我与地坛 | 沧浪之水 | 长安的荔枝 | 生死疲劳 | 三体全集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这些天出版界有一场文化盛事:76岁非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访问中国。
他不仅与莫言、格非等严肃作家对谈,还去了“与辉同行”直播间,与董宇辉聊天。
两人用英语对话,氛围轻松自然,内容深刻而不失灵动,吸引近60万人在线观看。
古尔纳的一些发言狠狠切中了文学爱好者的命脉:“写人们的挣扎往往比写人们的满意更有意思。弱者如何以沉默作为防御的武器,是我所感兴趣的。”
是啊,我们在文学中苦苦寻找的,不就是那种真诚面对痛苦、直视灵魂残缺的勇气么?
那种沉默之下的轰鸣、平静之下的汹涌,才是被时代催赶、被生活夹击的真实生存状态。

站内古尔纳作品限时4折优惠哦~

1、天堂

特价32.99壳(原价77.99壳)

书友怎么说:

纯真的语言诉说残忍的苦难,旷野上有猛兽,花园里有情人,街道上有士兵,用自由碰撞牢笼,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

@读者 寻找自己的表达

困在时代夹缝之中,大多不是个人虚弱或蹉跎,而是历史、政治、现实等多重因素使然。
古老的中国,美丽的非洲,都曾被殖民者奴役剥削,走向现代化的每一步都坎坷而艰难。
个体身处其中,完全被时代大浪推着走,不断承受新旧思想的冲击,难以获得安稳自由。

就像书中主人公优素福,12岁被父母抵押给阿拉伯商人阿齐兹,并不知道这是一场交易。
他以为阿齐兹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其实他只是阿齐兹的奴隶,他不是“叔叔”而是“老爷”。
他在看店小伙计哈利勒身上看透自己的处境,也看透了阿齐兹伪善、势利、残酷的真面目。

他越长越帅,引来各类男人女人的骚扰,阿齐兹的妻子贪慕他,他一拒绝就遭到残酷打压;
他爱着哈利勒的妹妹阿明娜,可阿明娜被迫嫁给了阿齐兹,万念俱灰之下他选择充军远走。
故土无自由,就抬起双脚追寻自己的天堂:“谁说她有权这样做?我一出生就有那种自由。”

2、海边

特价21.99壳(原价49.99壳)

书友怎么说:

“我那时很好奇,到现在仍然很好奇,我们到底以为自己是谁?” 漂泊,但坚实地生活着。

@读者 Chamomile

《海边》是古尔纳的代表作,主人公奥马尔的故事就像优素福远走他乡的延续。
奥马尔是一位六十多岁的沧桑老人,20世纪末从桑给巴尔来到英国寻求政治避难。
他入境时使用宿敌的护照,如今,宿敌的儿子、英国某大学教授拉蒂夫登门拜访。

拉蒂夫怀着恨意质问奥马尔,迫使奥马尔回忆起了身在桑给巴尔的痛苦记忆:
奥马尔是一个普通商人,因抵押纠纷,依照合同将拉蒂夫父亲的房产收入囊中。
拉蒂夫的母亲怀恨在心,在桑给巴尔独立后的动乱岁月中,她窜通高官情人诬陷奥马尔诈取房产,将他送入监狱。

经过11年的牢狱之苦,奥马尔身心俱损,他变卖家产,逃往英国,远离故乡。
但和平繁荣的英国并没有治愈他,异国他乡的隔阂,让他更添一份孤独苦闷。
反而是与拉蒂夫的深谈,让他在回忆与现实的对比中看清了移民的精神困境:
故土是落后的,但你所立足的新大陆之所以繁荣,正是征服、掠夺故土而来。
殖民真相不因历史淡去而改变,身在夹缝里求生,更该自立自强,方能自渡。

3、赞美沉默

特价29.99壳(原价67.99壳)

书友怎么说:

古老师,您是我的神 我发现桑给巴尔的社会结构、人情世故居然与我家乡异曲同工,原来人都差不多。

@读者 Oscaratolí

每一个从农村考到城市的小镇做题家,都解不开那道困扰终生的身份认同难题:
我不属于闭塞的故乡,也不属于光鲜的都市,我的过去、现在、未来完全断裂。

就像这书中的主人公“我”,20年前为了躲避政治迫害,从桑给巴尔逃到英国。
“我”想在此求学、恋爱、体面高贵地活下去,拼尽全力也要融入白人交际圈。
“我”一边跟女朋友假装自己还单身,一边跟故乡亲友隐瞒自己在英国的生活。

20年后,42岁的“我”迎来回乡机会,不明真相的亲友热情地为“我”张罗相亲事宜。
生活重陷荒诞,连曾经对“我”没什么印象的总理都想虚伪地给“我”找个差事干。
国别差异、经济压制、文化隔阂,一股脑压过来,“我”成了夹缝中的提线木偶人。
“这该死的世界充满了混乱,而我是一个迷失的人。”这种深度共情亦是一种自愈。

4、最后的礼物

特价32.99壳(原价77.99壳)

书友怎么说:

古尔纳庖丁解牛一般阐述人心里软弱和黑暗复杂的地方。男人的逃离和女人的逃离,是非常不一样的。

@读者 荷尔德森

《最后的礼物》是《赞美沉默》的姐妹篇,写了另一道揪心的身份认同难题。
主人公阿巴斯因自卑和猜忌,在19岁时抛妻弃子,逃离了故乡桑给巴尔。
15年后他在英国与黑人一位混血姑娘结婚生子,但新家庭依然逃不开移民噩梦。

阿巴斯对故乡讳莫如深,他不愿向家人讲述自己的童年、父母、教育经历。
儿女也陷入认知混乱之中,女儿面对优越的白人男友的家庭盘问,闪烁地承认自己是英国人。
儿子看到深皮肤的邻居,总是想问:“你从哪里来?路途遥远吗?你怎么受得了离家这么远?”

这个小家是无根无依的小船,航行在英国社会的复杂深海里,想要靠岸,又无法靠岸。
直到63岁这一年,在中风病倒、时日无多之际,阿巴斯终于愿意放开自己、直面过去。
如何抛开种族、文化、阶层歧视,勇敢自信地正视自己?这是父亲送给儿女最后的礼物。
由此,这曾被殖民者掠夺的精神伟力,再次交还到被奴役者手中,激励着他们自主自强。

5、多蒂

特价24.99壳(原价56.99壳)

书友怎么说:

古尔纳最有“童话”色彩的一部作品,没错,就是童话。

@读者 Xiao的储藏间

多蒂》是古尔纳的第三部长篇,也是他至今唯一一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

这本书充分展现了古尔纳的写作特点:不刻意描绘苦难,而是发掘弱者的神光:
“我想写的是尽管人们看似是无权无势、毫不重要的,但他们仍然有着完整的人生。”
看似顺从于更强大的权势,他们仍然可以保全人心中最重要的、最荣耀的东西。”

主人公多蒂是一位生活在英国底层的非裔女性,她身世成谜,命运多舛:
少年丧母,独自抚养弟妹长大,生活困苦艰辛,但她一直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识:
没有如妹妹那样一心依靠男人来谋生活,也没有如弟弟那样向往异国的乌托邦。

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物,与他们深度纠缠,也在他们身上看清社会和人性:
英国人的种族歧视不过是可笑的“四不像”,一些看似善意的社保制度也并非完美。
她接受现实,不断学习,在书籍中寻找真知,靠自己的拼搏勇敢地了改变命运。
女性是疾风之下的劲草,会因一时挫折弯腰蛰伏,但更会向阳而立、焕彩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