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孩妈妈抽脂因麻醉事故死亡”的案件持续发酵,医美机构的资质和医美手术的安全性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但在这次事件中,记者更多地想把关注点放在受害者身上——从不多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43岁的受害者张某可以说是家庭完美生活无忧,但为什么还是选择去做这样一个风险巨大的医美手术呢?

当人们选择去做医美手术时,其实他们选择的是什么?仅仅是想变得更美,还是有更深层的原因?而“变美”这条路,真的会有尽头吗?让我们来听听小敏的故事:为了变美,她已经做了大大小小五六次手术了,而且有可能还会继续做。记者请来了心理咨询师对小敏的情况进行分析,看看是怎样的心理机制让她走上了无休止的医美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术前,医生给小敏划出要取脂肪的部分。

到医美机构工作成为执念

今年29岁的小敏现在就在一家医疗整形医院工作。而三年前她是一名会计师,工资比现在要高。但在看到这家整形医院的招聘广告那一刹那,她说:“工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我来这里上班。”

对于这个执念,小敏解释说,在医美机构里工作,一方面可以更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项目,一方面可以获得较低的手术费用。

因为没有医护资历,小敏起初只能在这家医美机构里当销售助理。经过半年的学习,她获得了独立为顾客提供咨询服务的资格。她告诉记者,她每天都工作到晚上七八点才下班,回到家已经是十点多了。虽然辛苦,但她乐此不疲,“因为我爱这一行。”她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术前,小敏不断打量自己的面部“缺陷”。

小敏告诉记者,其实医美机构向顾客推荐的很多项目,在她看来是没有必要的,完全是为了多赚钱。她说,因为自己的经历,她能理解每一位顾客的需求,也希望能用自己的体会和善意去保护更多顾客。

小时候被嘲笑带来容貌焦虑

小敏的第一次医美手术并不是在这家机构进行的,而是18岁时瞒着妈妈做的。那年她去割了双眼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陪伴,小敏独自一人走进手术室。

从18岁到现在,从割双眼皮到假体隆鼻,再到全身吸脂,以及各种修修补补……大大小小的手术,小敏做了五六次。她妈妈曾经问她:“你已经很美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折腾呢?”记者对此也表示不解,小敏于是讲起了她容貌焦虑的由来。

她说自己从小就胖,脸上还长了很多痘痘,小学同学甚至亲戚会在背后叫她“肥猪”,还会捉弄她。这些种种让她非常自卑。她还记得有一次去表姐家,一开门就听到表姐叫她“肥猪”,这让她觉得连亲人都不认可她了,于是立志要改变。从努力运动减肥,到见效更快的整容手术,她慢慢走上了医美“不归路”。

“那你释怀了吗?”记者问,答案是:“并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术后第一顿饭。

整容过后,她再次见到了表姐,表姐觉得她简直是换了一个人;她也参加过同学聚会,很多人盯着她看,很多人都不认识她了,还有很多男生开始向她索要联系方式。可她发现,自己并没有被这些羡慕的目光所打动。

小敏拿出整容前后的照片给记者看,变化确实很大。平心而论,她原本的样子真的不算难看,她却说以前的照片她根本不想留,她不仅想忘掉自己以前的样子,还想忘掉自己以前所经历过的事情。她说:“我的确通过医美获得了一些自信,但解决不了以前他们给我的伤害。”

最难面对妈妈的担心和自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术进行中。

即便做了这么多次手术,但小敏说,每一次进入手术室还是会觉得害怕,而且也会为不知道醒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而担心,长达三个月的恢复期让她非常焦虑。

但最让她难以面对的,不是手术的痛苦和修复期的丑陋,而是妈妈的担心。她妈妈曾对她生气:“你现在长得很丑吗?很差吗?为什么要不停折腾呢?还是你很恨我,恨我把你生成这样?如果你在手术台上走了,会给活着的人留下多大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院的同事纷纷来探望术后的小敏。

尽管生气,小敏每一次术后,妈妈都会给她炖汤滋补。小敏从中感受到妈妈的担心和自责,深感愧疚,所以哪怕再痛,她都强忍着不说出来。每一次手术后,她都会跟妈妈说是“最后一次”,记者跟随拍摄的这一次手术,她也不敢回家,躲在姐姐家住。

这次小敏做的是全面部吸脂手术。记者获准进入手术室观看:细细的吸管在小敏的面皮下面不断抽动,皮肤随着抽动起伏,脂肪混着鲜血不断流出。据医生介绍,抽吸后皮肤和肌肉层会呈现分离状态,此时的皮囊就像一副可以被摘下来的面具。所以术后还要戴三个月的面罩,让皮肤和肌肉层重新长回去,但皮下依然会留下伤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敏抽出了9管脂肪,医生说:“对比其他人算多的。”

心理专家说

通过整容来换取肯定 永远不可能真正安心

可以说,小敏其实是想用医美的方式疗愈童年的阴影,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顿殊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任殊,请他分析一下是怎样的心理机制,让小敏成了这样的“小敏”。

“整容的想法一般来说源自对自己的不满意,这种不满又跟内在的不确定感有关系,”任殊说,“将社会和他人制定的审美桎梏视为标准,不断通过改变自己的形象,试图修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或者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这是小敏的困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中的深层原因,涉及到自我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咨询师说,小敏完全依赖别人目光给予的肯定才能够确定自己。

“自我产生于他人的目光。”任殊解释,小敏这种源自外貌的焦虑,实则来自她内在更深层的焦虑感。任殊表示,小敏自我价值感低下,缺乏明确清晰的自我身份感, “完全依赖别人目光给予的肯定才能够确定自己,这样其实是永远得不到真正确定的,因为她把控制权完全交给了别人,”任殊说,“所以任凭她再怎么努力争取,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安心。”

任殊表示,小敏通过不断整容来换取他人的肯定,但皮囊“改善”带来的确定感也只是形式上的,并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内在确定。一味停留在身体层面上做工作,反而会导致感觉层面上的发展停滞不前,更不能真正达成关于身份的价值感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术后第二天,小敏去发廊清洗留在头发里的碘伏。当她坐在镜子前吹头发时,完全无法面对满脸肿胀的自己,于是侧过身来,选择不面对。

对于深陷医美无法自拔的人们,可以给出怎样的帮助和引导呢?

对此,任殊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寻找和掌握属于自己的规则去获得真正的确定感,要“成为自己”。他建议可以通过自我成长,或者心理咨询,从中获得支持和接纳,来发展自己的身份确定感。此外,在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分清自己和别人的边界,特别是和跟自己关系紧密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助于保持住自己的状态。要留意欲望不能仅仅停留在身体层面,要发展出一些有文化属性的需求,最终达成自我实现等。

图文报道: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