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文研讲座”第315期于2023年12月举行,主题为“国际失序:30年危机,2001-2030?”,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世平主讲

如何思考未来的世界?面对这一宏大问题,唐世平老师首先从方法论的层面进行了探讨。

大部分人在关注不同的事件时会潜意识地将它们视为互不联系的个例。然而,人类社会与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提醒我们,研究者应当关注到更深的层次,从事件到“趋势”再到“原动力”,从单一维度的线性思维转变为多维度的系统思维。不仅要思考那些已经发生的事件,也要对没有发生的事情进行反事实思考;既要考虑事件的即刻的、直接的、非积累性的、期待的后果,也要考虑其滞后的、间接的、积累性的、不期待的后果。进一步而言,研究者还要向“演化思维”转变。人类是最终的“生态位构建者”(the ultimate niche constructor),未来的世界是由众多的行为者相互作用所造就的“涌现性结果(emergent outcomes)”。

近期国际上的几个大事件,将对未来的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其一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尽管它看似已成为历史,但我们对其影响的理解才刚开始起步。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七百万人的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五万亿美元左右,如此后果基本相当于一场大战。而或许最为关键的是,疫情及封控等防疫措施,对于我们心理和身体的影响会慢慢浮现,这方面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深远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是以色列-哈马斯战争。为何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不能和平共处?为何“两国方案”胎死腹中?简单而言,就是双方都不愿意遵守1993年签订的《奥斯陆协议》、不希望看到该协议生效的世界。

以本杰明·内坦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总理为代表的以色列右派政党和可能大多数的以色列民众都是《奥斯陆协议》的强烈反对者。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PLO)力量太弱,而巴勒斯坦内部的多股势力也都拒绝接受这一协议。1995年,以色列前总理伊拉克·拉宾(Yitzhak Rabin)遇刺身亡,内坦尼亚胡上台,基本意味着《奥斯陆协议》死亡。并且,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实际上也从来没有真正迫使以色列执行协议,“以色列游说集团”在其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近期(2023年10月7日)发生的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尤其是以色列对被占领地区人民的长期压迫和对加沙地带的大规模轰炸与炮击所造成的巨大伤亡,使得非西方世界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双重标准”看得更加清楚,从而引发了大规模反对西方对巴以冲突的态度的游行示威。但非西方世界到底能够推动什么样的集体行动,却是不确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是俄乌战争,这场危机实际已延宕三十年。冷战刚结束时,俄罗斯一度对加入西方有所幻想,而它的一厢情愿完全被忽视。这其中包含着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帝国主义的扩张历史的恐惧,以及民主化之后国家对民众意愿的不可违逆。

欧盟原本可以相对独立,但其几乎成为了北约的经济一面。随着北约东扩不断推进,对俄罗斯来说,如果继续放任这个进程,乌克兰至少会拥有更加现代化的武器、成为一个准北约国家,甚至也会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北约国家。

唐世平老师指出,俄乌近年爆发的冲突正体现了预防性战争的逻辑。由于新能源革命的到来,俄罗斯作为传统能源大国并未在这场革命中有所建树,必然面临政治影响力和经济能力的下降。另外,普京总统年事已高,俄罗斯政坛可能存在后继无人的状况。因此,与许多国别问题专家的直觉完全相反,当一个国家感到自身未来惨淡时,反而更倾向于“现在就赌一把”,否则到未来可能连筹码都消失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俄乌战争的影响,唐世平老师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作了分析。短期来看,战争没有真正结束的可能。长期来看,欧洲和俄罗斯的关系估计需要五到十年进行修复,中东欧国家将更加依赖美国,北约在欧洲事务中的影响将持续扩大,欧洲再一次失去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俄罗斯将不得不更加孤立西方,甚至是包括许多苏联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在至少二到五年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欧洲特别是中东欧(前华约)国家对我国的态度也将趋向负面,“一带一路”在欧亚地区的推进将变得更加艰难。2024年的美国选举能否带来转机,值得进一步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世平

其四是2016年至今的中美竞争。随着全球权力转移,美国集中力量阻止或者至少延缓中国的追赶。不过,双方都受到国内态势的约束,并且双方盟友的某些行为也会对双方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从大趋势来看,唐世平教授认为,以2001年9·11事件为转折点,国际世界正面临一个大失序的时代。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标志着另一个动荡时代的开始。美国单极秩序走向终结,其核心动力之一是美国自身的做法:9·11事件之后,美国在愤怒的复仇情绪影响下,加上自认为可以改变世界,做出了一系列动摇“后冷战秩序”的战争行为。

到2008-2010年左右,可以明确地认为,美国单极秩序基本结束。而一个新的秩序并未就此形成,全球进入动荡,这个“失序”的状态要持续多久则并不确定。唐世平老师对此的预估是持续到2030年左右。

在这样一个国际大失序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趋势:极端伊斯兰主义的兴起及终结、民族主义成为民粹运动的核心支点、从西方到非西方的政治极化、互联网与新能源革命为代表的技术爆炸、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全球南方的形成……从西方国内政治态势的角度可以发现,它们正面临着政治极化和种族主义的重大挑战。尤其在两党制国家,左右双方在许多问题上无法合作,全球化进程(特别是移民和产业转移)导致下层民众转向右翼政党,寄希望于民粹领导人。

领导人的代际变迁也是一个重要观察视角。唐世平老师认为,拜登和特朗普将是美国最后的老一代政治家总统——其政治思维仍是冷战的产物。而西方新一代政治领袖能否走出冷战思维,推动国际格局变迁呢?这或许值得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法国、德国领导人

接着,唐世平老师指出了世界发展的四大元动力:

一是自1500年开启的现代化,它仍然是影响人类社会最核心的动力之一

二是气候变化

三是全球化在新冠疫情后的重启,以及其中的阵营化和区域化

四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重大影响,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可能和其他技术都大不相同。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基本维持着其黑箱性质——其生成的结果不可解释,因此很难调控它的发展方向。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必然会导致不同的人或群体借助其进行非法牟利,而我们的应对措施则是由几家大公司集中控制,或是因政府难以控制而关闭。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生成式人工现实(GAR)的结合将会改变我们和虚拟人的互动,并进而影响我们与真人之间的互动。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家与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专家之间也将越来越需要彼此合作,以更好地理解和大致预判未来的世界。我们需要更大规模、高性能的社会模拟(simulation)系统,它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对未来世界的某些“涌现性结果”的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唐世平老师对未来十年全球的政治经济态势进行了预测:受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中美脱钩的三重冲击,国际系统的稳定性在未来十年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一动荡期将会持续五到十年,之后还需五到十年来重新回归稳定。

国际系统内部的整体力量分配格局在未来十年不会有太大变化:美国将保持其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欧洲的核心经济地位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只是俄乌战争对欧洲的冲击更加直接和广泛。经过俄乌一战,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形象和影响力大幅下降。

从中美关系上看,即便在疫情之前,中国国力的上升势头就已经有所减弱,而且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可能超过美国。因此,中国缩小和美国的经济总量差距的速度也已下降,而这将延滞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中美的新冷战目前进入相持阶段,并且将至少维持十年甚至更长。目前看不到美国愿意寻求妥协的迹象,双方必须决出一个胜负或都认识到无法击垮对方,才有可能坐下来商谈,而这一预期至少在2025-2028年。

同样重要的是,整个国际秩序的核心制度安排也面临多重冲击,但重要国家对于未来的国际秩序的核心基础理念、制度都没有基本的共识,未来三到五年的全球经济形势将变得非常负面。不过,除了俄乌战争升级的不确定性之外,整个国际系统中的战争风险也不会进一步增加,因为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和国内战争都在呈下降趋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