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权臣严嵩虽然结局凄凉,但在他把持朝政的20余年时间里,却是一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显赫人物。

其实,严嵩所处的时代,为官环境并不好,嘉靖皇帝朱厚熜多疑善变,他既要修仙,对权力又有极强的控制欲,很难伺候。

在侍奉嘉靖皇帝的内阁首辅大臣中,很多人都因为无法和他相处,要么不得不离开朝廷,要么被他夺去了性命。

在嘉靖皇帝在位的45年时间里,唯有严嵩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时间最长。

从这也可以看出,严嵩的为官手段有多狠了。

严嵩是如何为官的呢?从他为官的方法来看,只要满足皇帝的这两个需求,就能让自己成为赢家。

第一个需求:满足皇帝的嗜好。

第一个需求:满足皇帝的嗜好。

伴君如伴虎,自古以来,侍奉在皇帝身边的人,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严嵩即使会柔媚之术,能讨皇帝欢心,但这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让皇帝看到自己的忠心。

对一个皇帝来说,他考核下属的忠诚度,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要下属百分之百支持自己,愿意为自己鞍前马后。

这一点,严嵩做得天衣无缝。

比如在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在倭寇不断骚扰明朝沿海地区的背景下,有识之士们纷纷要求派兵进行围剿的时候,严嵩与他的义子赵文华却想利用这个机会,掌管沿海地区的军政大权。

对严嵩来说,要想把富庶的沿海地区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要派一个心腹前去,而最好的人选,就是赵文华

为了达到目的,严嵩和赵文华上演了一场讨好嘉靖皇帝的好戏。

在严嵩的策划下,赵文华上了一道奏折,建议在沿海地区推行他的防御政策。那就是通过“祭海”的方式,获得海神的帮助,把倭寇赶走。

这是非常荒唐的做法,学富五车的严嵩并非不知道这样的愚昧行为,可他为何要让赵文华提出这样的建议呢?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嘉靖皇帝对修仙的嗜好。

在修仙的过程中,嘉靖皇帝对各路神仙都十分推崇,以表示自己一心向道的虔诚。

有了赵文华的建议,嘉靖皇帝自然来了精神,十分支持他的主张。

第二个需求:满足皇帝对权力的控制欲望。

第二个需求:满足皇帝对权力的控制欲望。

除了满足皇帝的嗜好外,严嵩还有一个更为厉害的手段,那就是满足皇帝对权力的控制欲望。

严嵩虽然把持着朝政,但他在嘉靖皇帝面前,总是表现出谨小慎微的样子,给予嘉靖皇帝足够的心理满足。

嘉靖皇帝一边修仙,但他对权力的控制欲望也非常强烈,绝不让皇权旁落。

严嵩正是洞悉嘉靖皇帝的这种心理,在行为上绝不专权。

赵文华的奏折引起嘉靖皇帝的重视后,严嵩作为内阁首辅,也立即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皇上要在沿海祭海神,自然应该派遣一位钦差大臣去,什么人适合当钦差大臣呢?

严嵩在奏折中,没有明确说明,他认为,无论是用各部侍郎,还是让赵文华去,这样大的事情,他无法做主,需要皇上定夺。

这就是严嵩的聪明之处,他明明希望赵文华去,但还是把决定权交给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要的就是这样的权力,心理上获得极大满足感后,最终还是让赵文华前往江浙地区。

严嵩仅仅用了一点手段,满足嘉靖皇帝对嗜好、权力的需求,就让自己成为最大的赢家。

严嵩祸国殃民,他的为官本领我们不可以效仿,但不能不了解他的手段。了解严嵩,才能避免更多严嵩这样的人物出现。

参考资料:《钤山堂集》《严嵩传》《南宫奏议》《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明史》《明通鉴》等。(图片为配图,为AI生成,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