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可卿去世后,贾府众人将她的灵柩护送到了贾府家庙铁槛寺中。因为人多嘴杂,使得终日劳累渴望片刻宁静的王熙凤,带着贾宝玉、秦可卿来到了离此不远的水月庵中。

水月庵,亦是贾府众多家庙中的一个。原文对此,还特意提到了它的另一个名称。

即今秦氏之丧,族中诸人皆权在铁槛寺下榻,独有凤姐嫌不方便,因而早遣人来和馒头庵的姑子净虚说了,腾出两间房子来作下处。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

因为馒头做得好,故得了“馒头庵”这个称呼,听起来合情合理,然而,其中却是大有文章。

而对于这一点,剖析的最为详尽的,莫过于在《红楼梦》六十三回中,贾宝玉与邢岫烟的一段对话了。

这一天,是贾宝玉的生日,作为荣国府中最得宠的宝二爷,他的生日,自然十分隆重。也是因此,就连“万人不入她的眼”的妙玉,也用粉色的贺卡给他送来了生日的祝福。

贾宝玉对女性素来友好,对妙玉这位出家人更是有着一份特殊的敬意,因此,当他看见妙玉所写的贺卡后,瞬间来了精神,并数落了身边的丫鬟们。

原来,这一张贺卡并没有及时送到他的手中,而是被小丫鬟随手压在了花瓶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宝玉生日过后的第二天清早,才被他无意间发现。此时此刻,对宝玉而言,是愧疚于妙玉的。

这份愧疚,既是源于宝玉对的她敬意;同样,也是源于他对女性始终如一的姿态。

因此,他忙着看完了贺卡的内容,然而,当他想要提笔回信的时候,却犯了难了,因为在这张贺卡的落款处,亦然写着“槛外人”妙玉的字眼。

贾宝玉虽然并不反感杂书,但“槛外人”这三个字,却着实让他摸不着头脑。细想一番,在荣国府中,论博学,当属薛宝钗,只是如此正经的女子,只怕见了这张粉色的贺卡,会带有别样的情绪。

于是他想到了林妹妹,然而,在他前往潇湘馆的路上,却看见了邢岫烟,一番交谈之下。竟然有意外之喜。

原来邢岫烟曾与妙玉做了十年的邻居,邢岫烟家境贫寒,又是女子,按说,她是没有机会读书的;但妙玉却耐心的,让她懂得了诸多的道理。所以她们二人的关系,是亦师亦友。

宝玉听她如此说,忙着将妙玉所写的贺卡拿了出来,也是在此,我们才真正地看到了“馒头庵”的出处。

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缘故。
他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中扰扰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
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嗳哟”了一声,方笑道:“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一说。姐姐就请,让我去写回帖。”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如此工整的对仗,给我们倾述了水月庵又称“馒头庵”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于妙玉而言,应该是感受最为深刻的。因为她,原本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原本应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只是,在无常的命运之下,却给她开了一个大玩笑。从她一出生,便疾病不断,最终,唯有选择出家,选择常伴青灯古佛旁,才能苟且余生。

想来,曾经的她,在无数个寂静的黑夜之中,也是有过心有不甘;有过对命运不公的抱怨;而让她坦然接受如此命运的安排、让她接受这种生活的慰藉,应该就是这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千年铁门槛”,亦寓意着富贵百年的生活,因为唯有有钱有势之人,在其去世后,才得以进入家庙之中;而天底下众多贫穷之人,在他们死后,能如此体面吗?或许,也只能成为荒郊野外乱葬岗里众多馒头中的一员了。

而在《红楼梦》中,“水月庵”又称“馒头庵”,又有怎样的深意呢?

对于这一点,我们从《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大致能够得出三点。

一、妙玉的理解。

对于妙玉而言,铁槛寺与水月庵,所象征的,是她原本拥有的锦衣玉食的生活,而“馒头庵”,则是在命运的安排下,她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在长期的不甘与消极中,她终于,在先贤的字里行间,找到了心灵的一份慰藉,这份慰藉,便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在人生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物质方面的富足与否,其实到最后,都将失去意义,因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有老去、都有走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二、“水月庵”又称“馒头庵”,也是作者对人生消极态度的另一种讽刺。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作者给我们描述了诸多充满欢笑的场景。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比如卢雪庵众人联诗;比如怡红院群芳夜宴。

但是,在这诸多欢快的背后,却依然包含着更多的、让人难以接受的宿命感、对人生意义的虚无感。

对于这一点,作者通过《红楼梦》中诸多人物的悲剧让我们深思。比如,单纯、洁身自好的晴雯被污蔑而死;精明能干的探春被排挤;善良、温和的迎春被孙绍祖家暴而死;风流、富有才华的林黛玉,魂归太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她们的悲剧,似乎作者也想给她们找到存活下去的意义,但终究是空。对这些女人不幸结局的安排,亦是作者所流露的,对人生若持有的虚无态度。

再到以贾府为首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对于贾府的覆灭,作者多次在文中提到了它的不可挽回,它的宿命观;无论是秦可卿去世托梦王熙凤时所说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还是如同贾母持有的年份久远的失去药性的百年人参,都揭露了对于悲剧无力改变的宿命观。

在《红楼梦》中的第一回,作者也借用了破足道人所唱的《好了歌》,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消极观,其中最经典的“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就是对人生虚无意义的诠释。

什么“功名”、什么“富贵”,到头来都是一了百了。

作者生于封建社会,目睹着社会的黑暗;有心想要为此找到拯救之法;正如在贾府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探春所提出的“改革大观园”一般,然而,生于封建社会的他,毕竟有着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因为这种局限性,让他终其一生,亦没能找出改变这一局面的出路。

三、“水月庵”又称“馒头庵”,也是对贾府覆灭的理应看待。

“水月庵”,是贾府的家庙,亦是出家人之人的修道场;“水月庵”,是贾府富贵的象征,也是贾府走向覆灭的见证。

在“水月庵”这个原本应具有的清净之地中,却始终上演的,是如同智能儿与秦钟上演的风花雪月;在“水月庵”这个原文应具有的佛门清净之地中,却始终上演的,是如凤姐与净虚老尼,为了金钱所从事的灰色交易。

如果把“水月庵”比作贾府,那么,似乎我们也能由此找到其覆灭的本质原因,是贾府众人的贪图享乐,是贾府众人沉浸“风花雪月”、道德沦丧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水月庵”原是佛门清净之地,却用“风月”二字命名,这原本就足够讽刺;而最终演便成“馒头庵”,这又何尝不是作者对这个时代的讽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