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闽粤之人一向喜食糖水,漳州人亦是。 “四果汤”便是漳州家喻户晓、广为流行的糖水小吃。据我所知,漳州四果汤的核心是“阿达仔”(木薯粉制成的小圆子),底料则大致有莲子,银耳、薏米、红豆四种,因地区、季节的不同会略有调整或增加,但大抵离不开芡实、白果(银杏仁)、百合、绿豆、花生、葡萄干、桂圆、红枣、枸杞、石花、仙草、椰果、山药、芋圆的范围。此外,“漳州四果汤”还习惯添加 冰沙 (现场刮)、水果(多为本地产的菠萝、西瓜、芒果)与蜂蜜。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在知了的欢唱声中,美美吃 一碗 “ 四 果汤 ”,成为 漳州人终生难忘的 记忆。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不晓得, 潮汕也有类似的糖水,“五果汤”。与漳州不同的是,潮汕“五果汤”多是热食, 喜欢加冰糖、鹌鹑蛋熬制 ,鲜见冰沙、水果与蜂蜜等佐料。“漳州四果汤”与“潮汕五果汤”之间有何渊源,无从得悉,这就譬如两地的功夫茶民俗。然而,无论是“四果汤”,还是“五果汤”,其实质都是果子汤,都是水果羹,都是一种将水果、干果调和食用的传统。

最近,厦门老字号协会制定发布《厦门四果汤》团体标准,“厦门四果汤”概念横空出世,引发厦漳两地热议,也引起我的关注。个人认为,对“四果汤”进行包括原料与定义在内的团体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确保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对厦门这样的旅游城市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这体现了厦门在法治领域敢于先行先试,敢于创新求变的城市特点。

当然,此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所谓“厦门四果汤”其实就是“漳州四果汤”,厦门用制定行业标准的方式推出强调地域性的“厦门四果汤”,而不是通用食品名的“四果汤”,背后隐隐有着推动品牌造势做大做强四果汤产业的深意,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催生漳州相关行业的反弹与危机感。可以预见的是,至少,在厦门地区,“厦门四果汤”概念会渐渐取代“漳州四果汤”概念,或许很快便会出现专营“厦门四果汤”的连锁商业品牌,因标准化正是规模化、产业化的前提。

正如公开报道所述,早在民国时期,厦门的“四果汤”就已经是知名糖水小吃。近日,“厦门四果汤”概念的提出,显然是建立在相应的文史调研基础上。作为“四果汤”发源地,漳州似乎应该做点什么!或许也可以什么都不做,正如《闽南日报》的观点:“厦门定义四果汤标准!漳州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用心”!

作者简介:林鸿东,鹭客社创办人,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