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正迎来发展黄金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汽车出口82.2万辆,同比增长30.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8.2万辆,同比增长7.5%。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不断夯实、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速、设计和制造品质加快提升、品牌向上取得新进展等多重因素。

“中国汽车在全球广受欢迎,靠的不是低价倾销,而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技术创新和过硬品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此前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如是说。

中国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显著成效从数据中可见一斑:目前6个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制造业集群,13家汽车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7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5G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汽车产业链完善且制造能力较强,能够为海外市场提供优质产品。”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宋爽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2023年以来,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业受到影响,难以支撑旺盛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凭借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向海外市场提供了种类丰富、质量过硬的汽车产品,弥补了海外市场的供应缺口,从而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补充。

尤值一提的是,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也逐渐提升。“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产品配置更加多元化,综合性能具有竞争力,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中国汽车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品牌优势,对海外市场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宋爽说道。

今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延续增长态势,这从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口岸的汽车出口情况中可管窥一二。据霍尔果斯海关数据,截至3月1日,2024年经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口的商品车已突破2万辆,同比增长381%。

据了解,该口岸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近来经该口岸的商品车出口创历史新高。目前出口车型包括新能源汽车、铲车、自卸车等各类车辆。

也要注意到,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仍面临不少挑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中国汽车的国际化承载着成为汽车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与挑战并存,贸易问题、标准问题、数据问题都是摆在车企国际化发展规则层面的挑战,这需要上下游产业形成合力。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看来,制造成本优于海外市场、电动化转型先发优势、率先发力智能化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和车企加速国际化进程的三个关键因素。

宋爽表示,未来要保持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全球化布局、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要鼓励中国汽车企业在研发、销售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全球布局,同时欢迎海外企业到中国设厂,共建全球供应链新体系。”

从政策层面来看,宋爽建议从两方面发力:一是促进产业升级,如推动汽车产业高水平创新,持续加大汽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推动汽车与其他相关领域融合发展;二是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如完善汽车产业生态,加快提振汽车消费信心,优化汽车消费环境,健全汽车风险预警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