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间,江南有一书生,姓李名文远,家住苏州府吴江县。李文远自幼聪慧,饱读诗书,虽家道中落,却心怀壮志,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光耀门楣。然而,命运多舛,他多次赴京应试,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这一年,李文远再次收拾行囊,准备赴京赶考。临行前,他向乡邻借了些许盘缠,拜别了双亲,踏上了漫漫征途。

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李文远终于来到了繁华的东京汴梁。他租了一间简陋的屋子,日夜苦读,希望能一举成名。然而,命运似乎总在捉弄他,考试当日,他因身体不适,发挥失常,再次名落孙山。

李文远心灰意冷,独自一人在街头徘徊。这时,一位道士迎面走来,见他面带愁容,便上前询问缘由。李文远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道士。道士听后,微微一笑,说道:“公子莫愁,贫道有一法可助你转运。”

李文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连忙请教道士有何妙法。道士从怀中掏出一枚铜钱,递给李文远,说道:“此铜钱乃贫道多年修炼所得,具有神奇之力。你只需将它佩戴在身上,三日内必有奇遇。”

李文远接过铜钱,心中虽有些将信将疑,但想到自己已走投无路,便决定试一试。他向道士道谢后,将铜钱小心翼翼地挂在腰间。

果然,就在第三天,李文远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天,他正在街上闲逛,忽然听到一阵喧闹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议论纷纷。李文远好奇地凑上前去,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坐在地上,手中捧着一个破旧的瓷碗,正向过往的行人乞讨。

李文远心生怜悯,正欲上前施舍,却见老者突然站起身来,指着街边的一家酒楼说道:“诸位看官,老朽虽贫穷,但曾有一眼识人之能。那酒楼之上,有一位贵人即将降临,他将成为改变我命运的贵人。”

众人闻言,纷纷向酒楼望去,却不见有何异常。李文远也觉得老者的话有些荒谬,但出于好奇,他还是随着众人一起抬头望去。

就在这时,一辆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停在了酒楼门前。从马车上下来的,竟是一位衣着华丽、气质非凡的年轻公子。他一下车,便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李文远也看得呆了,心想:这公子果然气度不凡,莫非真的就是老者的贵人?

只见年轻公子走进酒楼,不一会儿,老者便跟了进去。李文远心中好奇,也尾随其后,进入了酒楼。

在酒楼的一个雅间里,年轻公子正与几位好友饮酒作乐。老者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说道:“公子,老朽有一事相求。”

年轻公子见老者气度不凡,便问道:“老者有何事?但说无妨。”

老者便将自己的遭遇和预测贵人即将降临的事情告诉了年轻公子。年轻公子听后,微微一笑,说道:“既然如此,我便助你一臂之力。”说着,他掏出一锭银子,递给了老者。

老者接过银子,感激涕零,连声道谢。年轻公子又问道:“老者可知这酒楼中还有何人值得我注意?”

老者环顾四周,忽然目光落在了李文远的身上。他走到李文远面前,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说道:“公子,这位书生虽然衣衫褴褛,但眉宇之间透着一股英气,将来必成大器。他或许也是您的贵人之一。”

年轻公子闻言,不禁对李文远多看了几眼。他见李文远气质不凡,便邀请他一起入座饮酒。李文远本不想打扰他们,但盛情难却,只好硬着头皮坐了下来。

席间,年轻公子与李文远相谈甚欢。他得知李文远是个有才华的书生,只因命运不济而未能中举,心中不禁生出了几分敬意。他说道:“李兄才华横溢,只是时运不济。我愿助你一臂之力,助你实现金榜题名的梦想。”

李文远闻言,心中大喜过望。他连忙向年轻公子道谢,并询问该如何报答他的恩情。年轻公子笑道:“李兄不必言谢,只需日后有所成就时,不忘今日之恩即可。”

说完,年轻公子又取出一锭金子,递给李文远,说道:“李兄,这锭金子你拿去作盘缠,明年再赴京应试。我相信你定能一举成名。”

李文远接过金子,感激得热泪盈眶。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信念,发誓定要努力读书,不负公子的期望。

年轻公子又与他约定了明年再见,便带着随从离开了酒楼。李文远望着公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以后,李文远勤奋读书,日夜不辍。他将年轻公子的恩情铭记在心,时刻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他的才华与努力渐渐得到了乡邻的认可,许多人都称赞他是个有出息的书生。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李文远收拾行囊,再次踏上了赴京应试的征途。这次,他信心满满,决心一举夺魁。

经过一路跋涉,李文远终于来到了东京汴梁。他按照与年轻公子的约定,来到了那家酒楼。然而,当他走进酒楼时,却发现年轻公子并不在座。他心中一阵失落,但想到公子或许有事在身,便决定在此等候。

就在这时,一位老者走上前来,向他行礼道:“李公子,您终于来了。”

李文远一看,正是当初在街头遇到的那位老者。他连忙回礼道:“老者安好。请问您找我有何事?”

老者笑道:“李公子,我是特地来向您报喜的。您可知那位年轻公子是何人?”

李文远摇了摇头,心中充满了好奇。

老者继续说道:“那位公子乃是当今皇上的亲侄子,赵王爷。他素来喜爱结交才子,得知您的才华后,便有意提拔您。今年科举,赵王爷已经暗中为您疏通了关节,您定能高中状元。”

李文远闻言,惊喜交加。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能得到赵王爷的青睐。他连忙向老者道谢,并询问该如何报答赵王爷的恩情。

老者摆摆手说道:“李公子不必言谢,只需日后好好为朝廷效力,不负赵王爷的期望即可。”

说完,老者便转身离去了。李文远望着老者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意。

不久之后,科举考试如期而至。李文远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果然一举夺魁,高中状元。他的事迹传遍了京城,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

赵王爷得知李文远高中状元的消息后,也十分高兴。他召见了李文远,对他表示祝贺,并勉励他日后要为国家效力,为百姓造福。

李文远感激涕零,发誓定要不负赵王爷的期望。他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一路升迁,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