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历来是竞争的原则。

所以,完全不了解情况,两眼一抹黑去送死的情况并不多。

最常见的失败是:自以为“知彼知己”,实际上并不如此,结果一败涂地。

回顾几个战例,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

赵锡田:片面“知彼”,闹出笑话

1946年9月,定陶战役。

国民党军集结14个整编师,32个旅,30余万人,从郑州、徐州等地进攻,分东西两路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

我军根据战场形势,决定通过先集中主力歼敌整编第3师,打破敌人部署,粉碎敌人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最关键的是引诱整编第3师大胆冒进,成为孤军。

随即,6纵派出2个团引诱赵锡田。

赵锡田的部队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连续进攻,攻到哪里,我军就退出哪里。

他的参谋人员感觉不对劲,提醒赵:刘伯承善于用兵,国军推进如此顺利,有可能是诱敌之计。

赵锡田却不以为然:你们不了解共军。你们看看现在防御阵地上丢弃的东西!除了军装和背包,还有枪支。共军物资缺乏,爱惜装备,他们连一块擦枪布和一根烤火的柴火棍都舍不得丢。而且,共军注意群众关系,他们每离开一个村庄,都会打扫院子。再看看现在,又脏又乱的!

赵自以为看出我军“真相”,狂妄不已,甚至主动和刘峙汇报:不需要飞机了!就靠我自己的装备,我就可以把共军赶下黄河!

刘峙被赵给糊弄,也放弃了原定计划,让原本与赵部齐头并进的整编47师单独进攻定陶,让赵部单独进攻菏泽,以使赵锡田能够独占头功。(赵是顾祝同外甥,刘峙企图通过赵立功,让赵取代孙震成为战区长官。)

结果,赵部轻敌冒进,走进我军布置的口袋,遭到歼灭,赵本人也被俘了。

被俘后,赵锡田问刘伯承:你们从一开始就撤退,辎重丢得满地都是,难道是在骗我吗?

刘伯承笑:你应该读过兵书,难道不知孙膑减灶赚庞涓的故事?

赵锡田,当年曾参加过皖南事变,并在2个多月前配合过张灵甫的整编74师攻占我淮阴淮安,给过我军一定杀伤。

因此,赵自以为对我军有一定认识。

结果,赵锡田根据对我军特点的一些片面印象,错误地判断形势,以至战败。

陈诚:自欺欺人

赵锡田轻敌,导致了整编第3师的覆灭。

参谋总长陈诚的轻敌,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的断送了各部国军。

1947年,国民党军南北对进,我军为保持主动,放弃了临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军以一部迷惑敌人,主力北移,决定集中主力先打击北面敌军。

尽管我军动作隐蔽,但如此大规模的北移,要想不露一点风声是不可能的。

王耀武陆续接到我军北军的情报后,认为陈粟必定存在歼灭其南下部队的企图,便未经陈诚批准就令李仙洲收缩兵力,不得继续孤军冒进。

一时间,华东野战军紧张了一下,有的部队担心走了这么远的路却让敌人逃脱,建议追击或截击,粟裕认为部队尚未完成遇定部署,沉住气,没有采纳。

这时,陈诚“助攻”了。

然而,陈诚一再强调:共军损失惨重,已无力与我军(国军)主力部队作战。

在陈诚的蛊惑下,老蒋手谕王耀武,要求王抓住时机,“不使(我军)北渡黄河有喘息之机”,继续推进。

王耀武无奈,只得下令李仙洲继续推进。

结果···老蒋、陈诚“助攻”,李仙洲集团在莱芜战役被歼灭了。

在山东战场“祸害”太多,陈诚挂不住脸,就跑去东北,准备挽回颜面。

陈诚一到东北,就大刀阔斧地调整杜聿明的方略。

一方面,他大力肃贪腐,扩军,已求扩充实力;另一方面,他将东北地区的军队改组为4个兵团。

整顿完毕后,陈诚决心采取主动进攻的战略,迅速打破僵局,积极寻找与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作战的机会,以求“收复”整个东北。

陈诚承诺:用6个月时间恢复国军在东北的优势地位。

然而,陈诚严重低估了形势。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的兵力,已经与扩军后的东北国军相当。

而且,由于我军控制了广大区域,工作扎实,大量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使我军拥有强大的后备兵团。

同时,我军在东北的军工体系已经发展起来,弹药、装备攻击充足,而国军表面上装备有优势,但美式武器的弹药自己不能制造,如果无法持续获得充分美援,美式装备反而是劣势!

结果,陈诚不合时宜的用兵,给了我军大举歼敌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季攻势、夏季攻势,我军连续打击,使东北全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陈诚在一片“皆曰看杀之”的呼声中离开了东北,直到今天,仍有国民党人认为陈诚是丢掉东北最大的罪人。

陈诚无法“知己知彼”,并非情报问题,而是自欺欺人。

无论是在山东战场还是东北战场,国军都收集到了相关情报,可供陈诚做出准确判断。

但是,陈诚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自欺欺人,结果被现实屡屡打耳光。

剧辛:刻舟求剑

前243年,赵国换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将廉颇被排挤走,另一位老将庞煖接手。

虎视眈眈的燕王询问剧辛:可以趁机进攻赵国吗?

剧辛,早年在赵国待过,与庞煖为友。

剧辛根据早年对老友的印象,认为:“庞煖易与尔”。这家伙好对付。

燕王在他的“鼓舞”下发起了对赵战争。

结果,燕军大败,剧辛本人也被俘杀。

剧辛与庞煖,两位老将早年曾在赵武灵王手下为将。或许,当时庞煖当时的能力让剧辛轻视吧。

然而,一晃40年过去了,两位老将都已经7、80岁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已别40年呢?

剧辛的所谓判断,不过刻舟求剑而已。

“知彼知己”的原则,相信所有人都不只一次的听过。

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个原则,却难之又难。

一般提到“知彼知己”时,人们更多谈论的是情报搜集工作。

其实,最重要的是一颗客观、务实的心。

在上面的例子中,这些人都或多或少了解到不少情报,甚至连他们的下属也从情报中看出了问题。

可是,赵锡田、陈诚在求功之心下只“看自己想看到的”,剧辛则因对老友的轻视而刻舟求剑地以40年前的印象做出判断。

如果心中怀有主观偏见,即便能获得相对全面的情报,该犯错还是会犯错。

冷静、务实的心,是知彼知己的前提,也是胜利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