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日报报道,美国多家主流媒体测算和报道,在12日举行的佐治亚、密西西比和华盛顿三州的美国大选初选中,拜登和特朗普分别在党内胜出,各自累计的所属党派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票数已超过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所需。

要锁定提名,拜登需要获得至少1968名党内代表的支持,特朗普则需获得至少1215名代表支持。目前,两人所获票数都已轻松越过这一门槛。

据光明网报道,美国民主党籍现任总统拜登和共和党籍前总统特朗普分别锁定各自党派2024年总统选举候选人提名。时隔4年,二人将在今年11月的大选中再度对决。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从拜登国情咨文演讲炒作“与中国竞争”、美国情报机构年度报告渲染“中俄威胁”,到特朗普扬言若成功当选将对中国商品征收60%关税,美国大选又一次将炒作矛头对准中国。曾在任内出台多项“美国优先”政策的特朗普,近来在竞选活动中也再度抛出“贸易争端”的强硬言论。

拜登年过80,而特朗普也年近80。很多美国人实在是选不下去,只能选一个相对不讨厌的一个人,因为拜登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年过80以后,被揭发他的老年痴呆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还能胜任继续在位的四年,这里面相对来说,特朗普就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如果到了最后,还是他们两个人决斗的话,特朗普的赢面会比拜登高一些,最大的优势是拜登被认为已经不能胜任,他的年龄已经不能胜任了,这是一个最大的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纽约时报》还指出,特朗普与拜登之间日益逼近的决战,将不只是美国一百多年来,首次看到两名都曾入主白宫的男性展开对决,“这也代表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蓝美国’与‘红美国’的交锋”。报道进一步分析称,这将超越“自由与保守的两党二元分歧”,而是事关种族、宗教、文化、经济和认同感等方面的严峻差异。除了有盟友支持,特朗普同样也要积极拉拢“金主”,为“烧钱”的选举筹措资金。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最近也获得了不少“金主”的资金承诺。

就算是有不少美国人对拜登和特朗普持反对意见,但这届美国总统大选基本上还是他们俩之间的角逐,而相比于拜登,特朗普的胜算显然更大,尤其是在美国大法院推翻了不准特朗普参加初选的决定之后,黑利连捡漏的机会也没了。可以说,现在的特朗普已经无人可挡,而且不只是在共和党初选中没人能阻挡他,在与其死对头拜登的竞争中,也已经确立了明确的领先优势。目前,拜登在全美登记选民中的支持率是43%,特朗普则达到了48%。

最新民调显示,拜登在内华达州等七个摇摆州的支持率落后于特朗普,多数受访者对拜登的年龄表示担忧。哈佛大学/哈里斯的民调还显示,在假设的总统选举对决中,特朗普的支持率领先拜登6个百分点。美媒统计显示,尽管拜登以压倒性优势赢得关键“摇摆州”密歇根州的民主党初选,但投“不表态”的选票超过10万张,占总票数约13%。民主党人玛丽安表示:“如果拜登继续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那么他不会获得我们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朗普的忠诚支持者太多了,黑利完全没有翻盘的机会,这同样是德桑蒂斯决定退出竞选总统的主要原因。明眼人都清楚,论支持率,在共和党人里,无论是后起之秀还是元老级人物,都没有能超过特朗普的。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特朗普不会因为国会山混乱事件而无法参加大选,至少在2024年是这样的。这意味着,民主党人的苦心布局落空了,起诉特朗普与给特朗普抄家的最终结果,是没有结果。

随着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特朗普胜算提高。近7个关键摇摆州的支持率显示,特朗普领先拜登。这一结果将极大提振共和党和特朗普的支持率,同时打击民主党和拜登。民主党无法否定特朗普的选举资格,将使两党力量悬殊加剧,反噬可能会让民主党付出更高代价。特朗普可能的胜选,不仅仅对美国内部政治有影响,对全球地缘政治也将产生长期的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可能会导致盟友态度的变化,挑战拜登政府的全球治理能力。此外,美国境内政治局势也可能面临更大波动。

当前的美国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自2021年政权更迭以来,国内的分歧日益加深,两党的对抗愈发激烈。若2024年大选未能满足特朗普的支持者期望,可能催生一场更为激进的社会动荡,美国社会的裂痕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同时,美国对外政策愈发倾向于混乱与冲突解决,以应对其内忧,维护全球地位。它正积极推动地区冲突升级,任何失控的冲突都有可能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性战争。

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实用主义的社会中,特朗普那种直接、务实的政治风格,相比于那些只言不行的建制派政客,显然更能赢得民心。即使面临“国会山骚乱”事件、两次弹劾、多起刑事诉讼和众多刑事指控,特朗普依旧坚韧不拔,保持了其政治生命力,并且仍旧能够在共和党内发挥重要影响力。这种情况的形成,归根到底是特朗普在过去八年中成功地改造了共和党,使之更加依赖蓝领选民、更具民粹主义色彩,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社会的心态。

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如果在今年的大选中获胜,他可能会对中国商品征收超过60%的关税。

特朗普还称,如果中国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也“没关系”,“即使他们这样做,也要让美国公司回到美国”。

“我是关税的坚定信徒”,CNBC说,特朗普在采访中这样自我描述,他宣称,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政治角度来看,针对外国商品征收关税都对美国有利。在采访中,特朗普还特别提到中国汽车行业,声称这也是他未来实施关税的目标。

巴克莱银行发布预测称,如果唐纳德·特朗普于今年11月再次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并对欧洲汽车制造商征收20%的高额关税,欧元兑美元可能会跌回平价。特朗普此前表示,如果他能再次入主白宫,他将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包括来自欧盟的商品。Themistoklis Fiotakis等巴克莱策略师周四在报告中写道,如果特朗普今年晚些时候重返白宫并征收更多贸易关税,美元可能上涨至多3%。他们还表示,预计美国财政支出将增加,对北约的承诺会减弱,这会进一步提振美元。

关于拜登政府宣称维持对华关税政策对重振美国制造业具有所谓“战略意义”的说法,美国最大制造业工业贸易协会——全美制造商协会会长杰伊·蒂蒙斯在华盛顿出席活动时对此表示明确反对,称关税政策实际起到反作用,正祸及美国制造业,并警告美国政府未来不应再对中国产品征收更多的进口关税。

谈及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日前扬言若重返白宫将继续增加对华关税时,蒂蒙斯直言不讳道:“这一枪若是开了,必遭反击。”

针对特朗普最新表态,牛津经济研究院报告表明,“如果贸易纠纷进一步升级到加征45%的关税,美国可能一年损失73万的就业岗位,1.6%(362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60%的关税影响可能将是45%关税非成比例地进一步放大。特别是对一些非战略性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损失毫无必要。”特朗普与华尔街,归根到底,是“美国商人”“美国资本”,是逐利的,是想要在极限施压中获取回报,是想要在不断打压中得到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拜登政府派出了以美国商会会长克拉克为首的访华代表团。最近,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第13届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也会见了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拜登政府的上述趋势明确的目的是在大选前确定中美之间的首要任务,即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趋势。在特朗普赢得密苏里州共和党初选之际,美国媒体认为,美国必须与中国合作,因为中美无法承受分道扬镳的代价。

对于特朗普的言论,在社交媒体X上,有网友吐槽称,“这将是一场灾难,这在以前就是一项失败的政策,压垮了经济,他怎么可能认为现在这是个好主意呢?”还有网友评论说,“他还是没搞清楚谁在为关税买单,是美国!看看农民们在他的关税下过得‘多好’。”还有网友调侃说,“特朗普和(他的)承诺就是一对矛盾体。”

CNBC还提到,美国布莱克利金融集团首席投资官布克瓦尔警告称:“我认为,如果我们对任何国家征收60%的关税,那将是一场经济灾难,

中国市场对于许多美国企业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增长点,特朗普此举不仅会导致全球的经济成本上升,还会进一步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同时,中国早已对于特朗普举措做好了准备,特朗普的制裁措施,并不会给中国的制造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特朗普对中国增加关税的行为,中方也做出了正面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美国单方面打关税战、贸易争端,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美国,更不利于世界。

中方对于特朗普的表态显然不能置之不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特朗普的提议涉及的关税加征和贸易争端举措,将对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因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此作出了回应,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打贸易争端对双方都不利。从历史上看,特朗普在任期间曾多次以加征关税为手段对中国施压。然而,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使得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更加严重。

专家认为,中国在技术发展领域正积极赶上美国。这就是美国把外交政策主要任务之一定为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实际上,中国和美国在相当广泛的商品领域相互依赖,因此支持双边贸易增长符合两国的利益。然而,目前两国商品贸易仍然受到威胁,美国采取了明显的保护主义新工业政策,尤其是在高科技和能源,在这些行业中引入新的限制也是最有可能的。随着美国越来越难以赢得与中国的竞争,白宫越来越多地采取保护主义措施。

就在特朗普再次炮轰所有中国商品时,中国买家却连续三天大规模取消了美国小麦订单。这从侧面给美国政客们敲响了警钟 ——如果真的再次打响贸易争端,中国必将予以坚决反制,后果不堪设想。比如2018年,特朗普在任时期,对我国多项商品加征了25%的关税。作为反制措施,中方也对美国大豆加征了同等关税。结果,美国大豆每吨成本一夜之间就增加了100元,相比同期巴西大豆,还贵了300元左右。可以说,买单了这场贸易争端的代价。

对于中方来说,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早已引起警惕。汪文斌的表态更是明确指出,美国的贸易争端不仅对中国不利,也损害了美国自身以及全球的经济利益。毕竟,贸易争端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是国际关系的扭曲和民众生活的负担。美国民众或将成为关税政策的最大受害者,而这一政策也可能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美国的贸易政策,寻求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贸易合作模式。

在历经美国发起的一系列贸易争端和科技战后,中国已积累足够的应对经验和能力,我们不畏惧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尤其当美国自身已经陷入财政困境时。目前美国的国债已超过34万亿美元,仅年利息支付就达到1.1万亿美元,超过了2024年的军费预算8860亿美元。美国的财政已经到了续命发债的地步,否则无法支付军饷和国民福利,政府甚至面临停摆的风险。全世界都清楚,美国已无力偿还巨额债务,通过增发国债只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

去年从中国进入圣佩德罗港口群的20英尺集装箱数量比2022年合计下降12.5%,达到至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塞罗卡说:“我们的业务量减少,意味着就业机会减少。”他表示每4个集装箱能转化为1个工作岗位,“如果没有这些货物,我们的收入就会减少……”在进入洛杉矶港的所有集装箱中,中国占比仍最多,去年为53%,塞罗卡认为今后几年将下滑至40%左右。除了约 1.5万名码头工人,港口还为该地区无数小企业提供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美国自身面临的经济挑战也不小,债务累积、通胀压力、基础设施老化,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大问题。加上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美国的经济地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反观中国,不仅在科技战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全球经济的版图上也越来越有发言权。 所以,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明白,为啥说美国可能先撑不住了。不仅是因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更是因为美国自身经济面临的多重挑战,而在这场中美经济博弈中,中国有望提前锁定胜局。

美国和中国已经打了好几年贸易争端,美国真的从中获益了吗?答案恐怕是没有。要知道,美国鼓吹中美“脱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中美贸易中,美国的贸易逆差太高。然而,数据显示,只有2019年的时候,美国的贸易逆差出现了一定的减少。其他年份的美国贸易逆差,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不断创下新高。显然,美国并未实现减少贸易逆差、实现贸易再平衡的目的。中美经贸一直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如果中美经贸出现了负面情况,那么两国关系势必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