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无止境》一书封面

参考消息网3月19日报道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近日刊发题为《当成绩变得有毒时会怎样——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文章,作者是麦肯齐·麦卡蒂。文章摘编如下:

在美国,大学准备工作通常在高中二年级开始。但在进入顶尖大学的竞争中,许多家长逼着孩子在更早的年级就在学业上脱颖而出。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份报告,这些学生现在被认为有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和药物滥用障碍的风险。

珍妮弗·布雷赫尼·华莱士采访了美国多个成绩优异社区的数十名学生和家长,并在《永无止境:当成绩文化变得有毒——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一书中审视了“有毒成绩文化”的根源,以及家庭该如何抵制它。

“成绩蔓延”

麦肯齐·麦卡蒂问:你如何定义“成绩蔓延”?

珍妮弗·布雷赫尼·华莱士答:我成长于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那时候,如果你想上大学,高二和高三还是比较重要的。但现在,对成绩的重视已经蔓延到初中、幼儿园,甚至托儿所。必须进入正确的托儿所、正确的幼儿园,必须在小学走上正确的道路,必须参加资优项目……每一次胜利都为更高的目标设定了门槛。

很多人问我什么是“有毒的成绩”,它和“成绩”有什么不同。我想说的是,这本书并不是反对成绩。我取得的成绩让我获得了很多快乐,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这种快乐。然而,当我们的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与成绩纠缠在一起、当我们只有在取得成绩后才觉得自己有价值时,成绩就变得有毒。在失败或遇到挫折时,我们可能会崩溃。

高危群体

问:你在书中主要写的是想要进入名牌大学的精英高中生。是什么促使你书写这个群体和他们的困境?

答: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指出一个新的高危群体,研究人员称之为“就读于成绩优异学校的学生”。这些公立和私立的精英学校位于全国各地,毕业生通常升上竞争激烈的四年制大学。根据报告,与美国普通青少年相比,这些学生患临床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到六倍,患药物滥用障碍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到三倍。

我说的是那些收入位于前20%到25%的家庭。中上阶层的家庭设定了成绩的标准,并影响到中下阶层的家庭。这些中下阶层的父母告诉我,取得成绩的压力来自昂贵的大学学费,他们希望孩子能获得奖学金。因此,收入最高的25%的家庭设定了成功的标准,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源,而这个标准影响了所有家庭。

家是港湾

问:你提到了“重要”的概念:孩子们应该知道他们的价值在于他们是谁,而不是他们取得什么成绩。父母该如何强调这一点呢?

答:没有一个父母不是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但根据我在采访中一次又一次听到的内容,这种爱似乎并不总是无条件的。所以,父母必须小心对待自己向孩子传达的信息,甚至是无意的信息。

父母可以问自己四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心理分析学家蒂娜·布赖森告诉我的,它们可以让你了解你的孩子认为你最看重什么。

第一个问题是:看看你孩子的日历,课堂之外的时间他们都在干什么,其中有多少是为了达到与成绩相关的目标?

其次,看看你在孩子身上是怎么花钱的。有多少钱是花在这些物质性、竞争性的目标上?第三,想想你接孩子放学或者你下班回家的时候问孩子的问题,是不是“你西班牙语测验考得怎么样”。如果是这样,他们可能认为这是你最看重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和孩子吵架?这四个问题可以揭示很多你向孩子传达的信息。

对于“今晚我在家能做些什么来缓解过度的成绩压力”,我得到的最好的专业建议是“减少批评,增进感情”。我把这句话当作为人父母的指南。

问:你对家长还有什么建议?

答:我们太忙了,待办事项太多了,以至于我们的孩子常常看不到我们作为父母感受到的快乐和欣喜。所以,每天至少一次向你的孩子表达你是多么高兴当他们的父母。

让家成为避风港。孩子在学校、同龄人、社交媒体和社会文化中听到的信息是,他们的价值取决于他们的表现;而在家中,让孩子远离这些信息。让家成为一个他们永远不用担心自己价值的地方。(编译/熊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