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新能源汽车,可能立刻映入人们脑海中的符号,就是美国的特斯拉,中国的比亚迪等。这些目前已经活跃在大众视野中的汽车品牌,似乎正在向人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新能源汽车未来有望得到普及!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衷不仅是图个新鲜这么简单!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是为了在汽车同行里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发展路径,与传统燃油车区别开来,做出不一样的汽车产品,博取消费者眼球的同时,吸引他们下单,最终为企业牟利。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就显得比较神圣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话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传统燃油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则是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国家最初也是打着环保的神圣旗号,支持自家的企业发展新能源。可现在的问题在于,西方国家近期又打算撂挑子不干了。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新能源汽车市场内需不足

选择车辆时,消费者长期以来使用的都是燃油车,与其配套的能源供应枢纽——加油站,也都广泛的分布在各地区道路周边,基础设施完备且便利,消费者对燃油车的使用早已产生路径依赖。

再者,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更高;续航里程尚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充电设备尚未在当地得到普及。这些因素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是减分项。

如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年销量超过1000万辆,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有8.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期投入成本高

新能源汽车在投入生产的同时,也无法忽视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需要慎重考虑的就有充电设施的建设和技术壁垒的突破。

(一)充电设施的建设

新能源汽车得到普及的前提,是能源供应的充沛。西方国家的能源供应大多依赖进口。比如不可再生能源,就是天然气和石油;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则显得更为有限,如太阳能与风能。

充电所需要的电能,大多是由以上两类能源经转化所得。

如果像建造加油站那样去广泛的建造“充电站”,其前期投入的建造成本,几乎会是天文数字。大多数企业是耗不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技术壁垒的突破

新能源汽车这一新生产品目前虽然得到使用,但其技术尚未成熟,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依然存在,如电池的续航里程短。要想解决这类难题,也是需要开启“烧钱”模式的。

新能源汽车要得到快速发展,光靠车企本身可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靠山做支撑。这时,政府恰好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由于全球经济环境欠佳,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部分,西方国家的国内经济环境也无法摆脱疲软的窘境,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停滞,导致国库资金紧张,可以用来支持自家车企的资金也就捉襟见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保”下的角力失败

(一)新能源呼之欲出

尽管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环保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但在实际行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不公平的衡量标准。

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问题上,美国的排放量占到了约全球总量的1/4,欧盟的排放占比接近1/5;

但论及因气候变化遭受的损失,美国和欧盟国家的损失却是微乎其微的。而亚洲和非洲的受损则占比高达约94%。

《巴黎协定》的签署是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这一概念最初也是由西方国家首先提出的,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些主导力量。近些年来,相对于西方国家,其他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反而更为强劲。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尤其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崛起,一度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同时,也引起了部分西方国家的警惕。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1至8月,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世界平均增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中美博弈的需要

目前西方国家打算集体退出新能源汽车,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中美博弈的需要。

二战后,美国长期在中东地区耕耘意在控制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想要通过石油来控制世界。国际间的石油贸易以美元结算,美元与石油直接挂钩,反映出美国赤裸裸的狼子野心。

燃油车的燃料是以石油为原料提炼所得,美国不会甘愿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取代燃油车。一旦新能源汽车得到普及,各国对石油的依赖就是降低,美元的霸权也会造到削弱。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运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链优势已经十分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美国的制造业发展却在走下坡路,国内企业迁出,导致空心化问题严重。要与中国脱钩,拉上盟友搞小圈子,重新建立起一套自己主导的产业链条更是难上加难。

尤其在新能源这一领域,美国无论在原料,技术和市场上,都无法与中国相抗衡。至此,如果让中国主导新能源,美国是不情愿的,选择退出竞争,也是无奈之举。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为4.08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为3.23%。这意味着国内市场依然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技术的发展将会是持续不断的。在满足潜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同时,我们也要将日渐成熟的新能源产品走向给世界,让环保理念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