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一句唐诗备受大家青睐,诗句是:“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甚至网友们围绕它展开了一场填诗大赛,其中以下四句尤为流传广泛:“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这四句诗读起来确实韵味十足,意境豪迈。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

初读时,看到首题,我惊掉了下巴:这是什么意思呢?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只知诗句,却连题目也读不出来,更不理解它的含义。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下这首诗:

简卢陟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首先,我们解读下标题的意思:

简,这里作动词,寄信的意思。

与杜甫有《简吴郎司法》,中“简”字同意,表示给某某寄去一封信。

卢陟(zhì),人名,韦应物的外甥。

简卢陟,就是寄给卢陟的信。

那信中又讲了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读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

白雪曲,指高雅的乐曲,又或者诗人亲手谱写的乐章,或者是他欣赏、钟爱的某首古曲。

这曲子高雅脱俗,如同山巅的白雪,纯净而冷艳。

然而,乐曲美妙,却如同白雪,孤芳自赏,未能遇到真正欣赏它、理解它的知音。

知音,并非是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悟,还是能够走进诗人内心,与他情感相通、心灵相照之人。

人海茫茫,知音难觅。这与韦应物的经历有莫大关系。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而并非安逸,

少年时,身居繁华的长安,作为唐玄宗的近身侍卫,出入宫闱,扈从游幸,见过达官显贵无法见的“世面”。

然而,安史之乱、职场大洗牌,他的人生发生巨大转折,官场数十载,蹭蹬仕途。悲欢离别,尝遍人间酸甜苦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恓惶(xī huáng):忙碌不安、悲伤之貌,是诗人在军旅生涯中的心境。

戎旅,即军旅,军队,是诗人的生活背景,也是他情感的源泉。

在这里,他忙碌于军务,身心疲惫,无法安宁。

蹉跎,虚度光阴,白白浪费时间,让人毫无斗志。

淮海滨,是诗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这一句话,是诗人的处境,在这片土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虚度着光阴。无法前进,无法后退。困在时间的漩涡中,无法挣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哢(lòng),鸟鸣声。

馀(yú)春,春天即将结束,鸟的叫声是对春天的告别。

清晨,山涧中的树木还带着雨露,湿润青翠。鸟在林间欢快地唱歌。

这一句,静谧略带忧愁,更偏向于喜,是悲喜交织。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风尘,常用来形容旅途劳顿、生活艰辛、世间纷扰。这句中,可以理解为诗人所经历的种种困苦和磨难,包括生活的艰辛、人生的起伏、情感的波折等。

这句简单直接,酒是诗人的朋友、伴侣,陪他走过点滴时光。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酒为他带来丝丝安慰和温暖。让人暂时忘却烦恼。

当悲伤、苦闷挥之不去,无法排解时,众诗人们常选择“借酒浇愁”,韦应物也不例外。

现状无法改变,他选择酒作为自己的慰藉。“还好,我还有酒,可以安慰我这一路风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完这首诗,它更像是一首发自肺腑的“牢骚”。

韦应物似乎在倾诉:我这样的灵魂,为何总是难觅知音?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无情,虚度光阴。

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悲伤,恒久不变。历经两千年风霜,这首诗依然能够深深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网友们对它情有独钟。

因为,曾经我们与韦应物心境相似:感觉无人理解,有志难酬,光阴虚度,空留遗憾。

然而,单纯抱怨并不能改变现状。它只会让我们陷入无尽内耗。

那么,何不放下心中的烦恼,喝一杯酒,消除旅途中的疲惫与风尘呢?

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和解,是对自己心灵的慰藉与释放。

毕竟,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我们都必须接受和面对。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在困境中找寻那一抹微光,学会自我安慰,自我宽慰。

总有一天,我们或许也会像韦应物那样,学会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

这,便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