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公布了获得第三批“广西示范人民法庭”的名单,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瓢里人民法庭榜上有名,成为全区第三批示范人民法庭之一。
瓢里人民法庭
瓢里法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优化“三个服务”、解决辖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好“四字诀”助力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打造一个集诉讼服务、服务园区、法治宣传、基层治理全方位为一体的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2023年,瓢里法庭共受理各类案件225件,审结217件,结案率为96.44%。审结案件中,调解103件,撤诉33件,调撤率为62.68%,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6.77%。
一、全面优化“三个服务”工作原则,着力提升新时代“枫桥经验”
一是当好“参谋员、服务员、调解员”精准服务辖区企业和“三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法庭主动加强与行政机关、基层自治组织的沟通联系,构建多元解纷的工作机制。围绕县委关于“以更大的格局加强城乡建设,进一步推动城乡管理精准精细”的工作要求,向辖区四乡镇发送《司法建议书》4份,提供法律意见,从源头抓好前端预防,疏通矛盾隐患。
二是打好“巡回审判点、网格共享线、诉前调解面”三套组合拳,打造“无讼村屯”,服务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发挥基层组织职能优势,搭建调解平台,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瓢里人民法庭与辖区6个基层组织共同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联合处理机制合作协议》,设立法官诉源治理调解室,通过“诉前调解+村支部书记+寨老+司法确认”的模式,做实诉前调解“抓早抓小”,确保矛盾不上交。2023年指导基层组织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7件。
二、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
一是倾听群众呼声,在保障“民生”上出实招。针对每个村的具体情况,特制法律服务“良方”,指导村级调解员及时调处涉“民生”矛盾。利用巡回审判对涉追索劳动报酬、土地纠纷等涉及民生的案件进行以案释法;通过“一村一法官”进行实地走访,加大法治宣传和矛盾隐患排查,法庭干警与村委会共建工作无缝对接,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矛盾纠纷早预防。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便民、利民举措,让群众感受司法的温情。
二是聚焦群众需求,在化解“民困”上出硬招。瓢里法庭用好“云上法庭、在线调解”数字化法院建设成果赋能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诉讼难问题。法庭创新工作模式,突破群众参与诉讼的时间、空间障碍,到各乡镇设立巡回办案点、法官诉源治理调解室、诉讼服务远程柜台,为群众开辟绿色快速通道,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满足辖区群众多元司法需求。2023年,瓢里法庭“云上开庭”51次,在线调解32次,诉讼服务远程柜台自助立案12件。
三是回应群众关切,在服务“民需”上出新招。针对辖区内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耕种季节繁忙等现实问题,瓢里法庭以“如我在诉”的原则坚持为民办事,通过开设午间法庭、晚间法庭、巡回法庭,满足群众司法需求、方便群众诉讼。自开设午间法庭的一年多以来,接待群众122人次,午间立案43件、开庭37件、调解22件,法庭“接地气”的为民举措减少了群众长时间等待的问题,得到了辖区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用好“精、稳、快、慎”四字决,助力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瓢里法庭立足辖区工业重镇的特点,以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通过“精稳快慎”四字诀,助力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该案例入选广西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
一是“精”字为要,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和工业园区设法官工作室,提供“诊疗式”服务,促进产业升级。
二是“稳”字当先,加强“源头”预防,聚焦企业反映的行政执法不规范、审批程序繁琐等痛、难、堵问题发送司法建议,助推行政机关提升履职和监管能力。做细做深涉企案件专题分析、开展“法治体检”、发布典型案例,有效提高企业抗风险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是“快”字着眼,打通“一站式”服务,提能加速降低企业成本。2023年法庭涉企案件电子送达率高达92.33%,“云上法庭”“在线调解”的使用率高达55.32%,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长仅17.98天,审理周期同比缩短16.27天。
四是“慎”字为基,聚焦激发企业“自身活力”。以“放水养鱼”“以物抵债”等灵活执行方式,通过政府、市场、第三方等寻找多元解纷方案,激发企业“自身活力”,纾难济困助企发展。在执行某供电公司与被执行人供电合同一案中,联合政府积极招商引进第三方承租厂房设备,有效维护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的同时保障被执行人生存发展,促进千万财政税收,实现多方共赢新局面,得到政府和企业充分肯定,该案例入选广西执行工作典型案例在全区推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