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镇江3月19日消息(记者王锡斐 通讯员明庭舒 刘亚)随着气温上升,越冬小麦开始快速生长,防虫除草尤为重要。近日,在江苏句容茅山镇何庄村无人化农场,伴随着“嗡嗡嗡”的机器声,一架黑色的无人机缓缓驶到田边,全程自动校准方向,喷洒着除草剂。而操作者是该农场负责人夏洪宇,正在常熟参加农机现场会,仅靠一部手机,通过视频监控,操作着智慧农场作业平台,远程遥控完成了田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正在向无人机中装载肥料(央广网发 杨志国 摄)

原来,基于北斗和5G差分技术的农业物联网,夏洪宇农场里的传感器、农机等与之连接在一起,织成一张大网,准确控制每台农机的作业路线,作业精度为厘米级。按照传统田管方式,人工除草一天最多50亩,夏洪宇只需一部手机,遥控着用无人机,一天能完成300多亩喷洒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机喷洒肥料(央广网发 杨志国 摄)

句容市地处丘陵地区,因此,该农场1500亩农田最初仅有960亩达到种植条件。夏洪宇一直探索如何用好智能化农机管种好农田。为此,年前他抢抓农田休眠时机,将农场内零碎分散土地集中整改。

“你能想象吗?原先最大的一块农田不到5亩,如今24亩是所有土地中最小的一块;原来土地高低落差有18米,现在差距拉近到只有7米,有效种植面积扩大到1350亩,小田变大田,极大改善了生产条件。”土地平整也为大型农机进场提供必备条件,提到这里夏洪宇很开心。

无人农机的使用不仅提升了耕作效率,还节约了人力成本。夏洪宇算了笔账:改造前亩产小麦500斤,改造后运用智慧农场管理方法,亩产达到1100斤,集中整改后,种植面积也增加了,若农场一季收获小麦48万斤,如今产量将跨越148万斤,仅需要1名掌握现代技术的新农人进行日常管理,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无人农场智慧耕作“数字大田”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是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接下来,该农场将配套智能化农机的网络、智能化灌溉系统、田间道路、输配电力等设施,逐步打造“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农场,以提升粮食产量,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