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六和寺出家后,并非没人去探望过他,期间有一位神秘人物来到了六和寺此人在梁山中地位显著,也是一位得到了善终的好汉。

然而当武松看到他时,心里却是非常地吃惊:“怎么会是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在没上梁山之前,二人也有过一段相处的经历,但武松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断臂之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来问候自己的人会是他。

那么,这位好汉究竟是谁?他与武松之间的交情又到底如何?

水浒传中的江湖,从来就不是打打杀杀,这样简单粗暴的,如果了解完梁山108将的故事,我们就能发现里面充斥着的是人情世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山集团就像是一口大染缸,形形色色的,里面什么样群体的人都有。宋江作为梁山老大,自然要坐在这口染缸的最上面,同时也是这群体中的主心骨。

然而当他提出招安之后,梁山集团便呈现出了分崩离析之势,并形成了三个旗帜鲜明的派系。

第一个派系就是宋江,吴用为首的坚定招安派,在这个派系下面,有很多的朝廷降将都是支持招安的,比如双鞭呼延灼,金枪手徐宁,双枪将董平,还有病尉迟孙立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这些人原本就是吃皇粮的,和朝廷之间没有什么血海深仇,只是后来被设计才上的梁山,而且宋江在劝降他们时,也承诺以后会让他们重回体制,这是他们愿意为梁山赴汤蹈火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个派系就是以武松,鲁智深为首的反对派,这个派系的力量比较小,肯定是拗不过宋江的。

值得一提的是,宋江的铁杆心腹李逵,也在这其中。但是他们的想法不同。

武松,鲁智深深知朝廷的腐败,认为凭梁山这点势力,是斗不过高俅,蔡京等辈的,如果真的招安了,死相会很难看。

所以,他们二人才极力地反对招安,特别是武松,敢在梁山除夕夜公然和宋江唱反调,此举当时一定获得许多反对招安好汉的敬佩,认为这武二郎是条汉子,敢为弱势群体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同时,也会招来那些支持招安好汉的敌视,武松会被他人认为是个逞英雄的刺头。

而李逵反对招安则纯粹是不想受朝廷的约束,他并不是站在武松,鲁智深这边的,只是对于他来说,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这就足够了,没必要去看朝廷脸色。

最后一个派系,就是中间派了,也是最不起眼的派系,这个派系里面的人物没有主见,在招安和不招安之间飘忽不定,比如矮脚虎王英,扈三娘,石秀,史进,李忠等等。

当然,说他们是中间派,其实还是听从于老大宋江的,宋江只要给他们点好处,他们就会默然不语,不明确地支持,也不明确的反对。

其实,这就是梁山中的人情世故:招安前,好汉们装作一副志同道合的样子,招安提出后,就变得各自为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好汉们昔日在梁山中称兄道弟,后来得到善终后,却互相地不来往。因为梁山集团从始至终都没有凝聚力。

宋江促成招安后,梁山好汉每天可谓是刀头舔血过日,南征北战之后,很多好汉都丢了性命,仅是征讨方腊一回,梁山108将就死了七十人左右。

其中,战死沙场的有50人,因水土不服,伤病而死的有19人还是一人坐化,便是花和尚鲁智深。

而死的最惨就是浪里白条张顺,在涌金门前被万箭射死。

而剩下活着的好汉,有的却留下了身体缺憾,比如说燕青,在乌龙岭之中被竹箭擦破了脸,毁了容。武松则是被包道乙砍断了一臂,成了独臂行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征讨方腊大获全胜后,宋江率领仅存的梁山好汉班师回朝,但是武松却不愿回朝廷领赏,他选择遁入空门,在杭州六和寺出家,而与之一起的还有重病的林冲和鲁智深。

鲁智深身上有佛性,顿悟人生后就坐化了,半年后,林冲也重病去世,只剩下了武松一人孤苦伶仃。

就这样,武松一人在寺院中生活,在这里,他体会到了人间冷暖。

由于性格耿直,他在梁山中并没有交到多少朋友。

昔日与感情较好的孙二娘,施恩等人都战死了在沙场,而与他志向投和的鲁智深也圆寂了,可以说,武松是真的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一年后,有一位梁山好汉专门去看望了他,此人便是小旋风柴进。

柴进也是得到善终的好汉,当年跟随宋江回朝廷后,被封为了沧州都统制。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辞了官,之后过着闲云野鹤,周游四方的生活。

柴进之所以去看望武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里对武松有愧,而武松当看到他来六和寺时,心里面也是非常吃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再次相见,互相感到有些突兀,同时心里也有许多感慨。

造成这种情景主要是因为两人之前是有过一番交情的,但是交情并不算要好,而且武松心里面对柴进十分的不满。

柴进虽然为人仗义,但却喜欢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当年犯了案的武松虽被他收留帮助,可并没有得到与出身好的人同等的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来到柴进府上时,柴进直接把他尊为上宾,言谈举止中透露出来的尽是敬佩之意。

同样的,后来及时雨宋公明前来投靠时,也受到了他厚重的礼遇。

可出身贫苦的武松当时又在干什么,是在灰头土脸的掏煤。

这就是柴进对武松的安排,武松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当他得知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心里面对柴进十分不爽。因此后来,在打听到兄长武大郎的下落后,武松迫不及待地就走了,走的是那么地干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走之前,柴进也没有任何的挽留,还是宋江跑出来为武松送行。到了后来梁山大聚义时,柴进和武松二人故友相见,但依然没有过多的交际。

直到征讨完方腊后,柴进终于对武松改变了看法,甚至心里面对武松流露出了敬佩之意,而这种敬佩正是来自武松身上的英雄本色。

毕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在功成名就后,毅然选择隐退,可平时不被柴进重视的武松就是做到了。

柴进想到以前对武松的安排,心里面甚感愧疚,所以在武松出家六和寺后,就去看望了他。

二位旧相识再次相见,心里颇有感慨,随即一同又去了祭拜了鲁智深。

自此之后,二人再也没有机会相见,武松在六和寺继续吃斋念佛,一直活到了80岁,而柴进则是回到沧州老家颐享天年,最终的结局也十分不错。#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