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最终评选工作,将于21日在北京进行,十大发现究竟花落谁家,结果将于22日上午揭晓,从今年参评的项目看,时间跨度长,地域分布广阔,其中来自山西的霍州窑遗址,是元代北方地区唯一生产细白瓷的窑场,其产品和审美引领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其核心烧造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西霍州窑支烧技术工艺精湛

连日来,考古队员正忙着整理发掘出土的数万片瓷器残片,编号、分类,尽量将器物的碎片找全并拼对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考古项目负责人 刘岩:这就是一件金代典型的霍州窑的产品,我们叫细白瓷的印花小盏,你看这个器物的内壁,口沿以下就是细凸线印的一种水波禽鸟纹,中间是有一个涩圈的,我们叫擦涩圈叠烧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类器物自元代才开始出现,名为高足杯或者高足碗,有着独特的烧造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考古项目负责人 刘岩:通常都会在器物内底有五个特别小的支钉痕,把泥浆挤到这个上面,然后一提,就提出一个特别小的尖尖,如法炮制五个,它很快就凝固了,凝固后有一定的强度了,他就靠这个小尖尖承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考古项目负责人 刘岩:明代以后就是这类器物了,化妆白瓷或者粗白瓷,就像女孩子化妆一样,要抹一层粉一样,就用这种白色的浆遮盖住胎体的颜色,仍然是那种五个泥浆粘钉的那种制烧方法,只不过个头也变大了,颜色也变粗了。

首次科学考古发掘 揭开霍州窑神秘面纱

自2022年到202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霍州窑的8个发掘地点共计发掘600平方米。清理出金、元、明时期的作坊、窑炉、灰坑等瓷业遗迹,出土大量瓷片和窑具,立体展现了霍州窑的历史和发展面貌。

2022年,考古队员刚开始对霍州窑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村民老郑就急忙找到了考古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 郑红虎:打水池,掏了一米深,发现了瓷片以后,我就找考古队过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考古队员的精心发掘,在老郑家被编号为F20的地块,陆续发现了明代房址、元代瓷窑炉和金代作坊等重要制瓷遗迹,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白釉瓷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考古队员 穆文军:整个陈村像老郑家这样的情况其实有很多。调查阶段依据窑址现存的地表状况,经过勘探,最终确定了8个发掘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队在陈村调查院落、地块和庙宇等325处,发掘了8个地点,首次从考古学地层上建立起霍州窑的历史分期标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 考古项目负责人 刘岩: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座明代时期巨大的一座馒头窑,它由通道,还有火膛、窑床以及两个大的排烟室组成,这个马蹄形窑炉和它配套的就是三组窑洞式的作坊,它们实际上就形成了一套生产瓷器的一个组合,这边烧瓷器,那边做瓷器,那边存瓷器,那边住着窑工,所以我们说它是一个具有共识性的、规模比较大的明代窑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山西是我国北方烧制瓷器的重要地区之一,而霍州又是山西重要的瓷器烧造窑口。霍州窑的瓷器生产有着1000年左右连续的历史,这与它所处的位置也有密切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 考古项目负责人 刘岩:它位于汾河的西岸,汾河当时水很大,是可以行船的,是有水路的运输,当地西边的山里面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与煤矿资源所伴生的就会有高质量的瓷土,这就是制瓷的原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州窑北宋后期开始烧造,金代达到成熟,以细白瓷产品为主流产品,元代达到高光时刻。细白瓷产品胎体洁白坚致,器类小巧多样,釉层稀薄光亮,釉色洁净明快。细凸线纹印花装饰,纹饰或疏或密,不用边饰。纹样题材富有生活情趣,艺术风格活泼而灵动,常见水波禽鸟、缠枝花卉、莲花童子及兔子等动物纹,常见器形有浅盘、小碗、小盏、玉壶春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