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妙计,通常指的是事先准备的,
能在危急时刻解决难题的好办法。
为什么这样的办法,会叫锦囊妙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锦囊,就是锦做的袋子。
而锦囊妙计一词,
其实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三国时期,孙权听周瑜之计,
借小妹许给刘备之名,
欲假意请刘备来东吴,届时囚禁刘备,
逼对方以荆州来换刘备。
刘备怀疑不敢前往。
诸葛亮唤赵云与刘备同去东吴
他交给赵云3个锦囊,说其中有3条妙计,
入东吴开第1个,年终开第2个,危急时开第3个。
第1计:入东吴时,便将刘备来大婚一事,
传得东吴上下人尽皆知,东吴对刘备便不好下手。
第2计:至年终时,赵云谎称曹操起兵50万杀往荆州,骗刘备回国。
(背景是刘备留在东吴,贪恋女色年终未回)
第3计:遇紧急时,刘备道出孙权假意许妹的原委,孙夫人大怒喝退吴兵。
(背景是刘备已紧急启程回国,但前有拦截,后有追兵)
而后周瑜追来,又遇诸葛亮事先安排的兵将,
损兵折将,大败而去。
刘备军士便对周瑜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这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出处。
就这样,3条诸葛亮事先准备,装在锦囊中的妙计,
在危急关头解了刘备之困。流传下来,
锦囊妙计就用来代指事先准备,能在危难时解急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