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3岁的江西老农陈训杨正在家中劳作,突然感觉眼前一片黑,整个人晕了过去。

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医院急救,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陈训杨的急病是因为左眼落下的旧伤,医院和子女们商量,现在伤口感染已经威胁到生命,已经到了不得不摘除的程度。

其实陈训杨早就已经知道,自己这只眼睛早晚会保不住,摘除后家人一直在安慰他,他倒是显得很乐观。

但回家之后,陈训杨竟然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原来陈训杨是一位老兵,战斗英雄,一等功臣,战功赫赫;他一直隐姓埋名,这只眼睛其实是多年前在战场上被子弹击中后留下的旧伤,折磨了他许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镇民政局知道陈训杨动手术,家里用了630多元的医药费,考虑到这么多年来陈训杨一直生活清贫,他又是战斗英雄,民政局告诉陈训杨的儿子可以报销这笔费用。

陈训杨“一等功臣”的事情除了家里人和民政局的领导,乡邻们几乎无人知晓,民政局也尊重陈训杨的想法,报销医药费也是做得非常低调。

但陈训杨知道之后,拄着拐杖怒斥着自己的儿子:“家里没钱吗?你还要向国家伸手?你这共产党员难道是混进去的?”

陈训杨刚刚出院,身体还很虚弱,他用力抢过儿子手上的住院单据,当着所有家人的面撕了个粉碎。

从此以后,没有家里人敢在他老人家面前提报销医药费的事情。

陈训杨在战场上立过一等功,完全可以享受报销医药费的待遇,但他一辈子都在践行着一个信条:对国家和人民无条件忠诚和热爱,绝不给国家添麻烦。

1920年,陈训杨出生在江西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陈家本来有7个儿子,但因为时局动荡,陈训杨的6个哥哥先后离家,要不病死,要不失踪,家中只剩下了陈训杨一个人。

1948年,国民党又来村子里抓壮丁,即便是家里最后一个儿子,还是被狠心抓走了,陈训杨被迫上了战场,参加了淮海战役。

战役结束之后,陈训杨被解放军俘虏。

陈训杨一直将解放军视作对立面,没有多少好感,但是这次和解放军接触却让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解放军3营8连3班班长问陈训杨有没有吃过饭,陈训杨说自己还没吃,班长就给了陈训杨一个高粱窝窝头,让他填条饱肚子。

这个高粱窝窝头太硬了,啃不动,班长就带着他去了炊事班,专门为他煮了一碗面。

按照解放军对待战俘的政策,像陈训杨这样被拉壮丁入伍的年轻人可以得到一笔路费回老家种地,陈训杨本来以为这就是自己最好的结果了。

在一场俘虏的诉苦大会上,大家忍不住说出了童年生活的凄苦,和参加战争之后精神上、肉体上的双重折磨,父母亲人好友乡邻,没有一个人能逃脱时代的命运。

说着这些,所有人都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失声痛哭起来。

陈训杨也不再压抑,冲上讲台,讲述了十几年来内心的痛楚。他失去了6个哥哥,然而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的命甚至比不过一头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训杨所在的解放军连队听了陈训杨的悲惨遭遇,为他组织了一次亲人的祭奠。

让陈训杨没有想到的是,连长和指导员亲自捧起了陈训杨家人的灵牌,陈训杨真的明白了,原来共产党和国民党是完全不同的,共产党真的将他们当作一个人,当他们是有父母有儿女的兄弟,也是真的希望老百姓摆脱这种悲苦的生活。

“解放军感动了我。解放军这边当官的不打人不骂人,官兵都跟兄弟一样。”多年后,陈训杨还在用这样朴素的语言描述着当年的心情。

陈训杨决定不回老家种田了,他决定留下来加入解放军,将来还要加入共产党,他想要为死去的亲人报仇,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军渡江阻碍重重。

陈训杨所在的第16军在安庆集结,准备组建突击队突围,138团渡江突击队需要300人,要划着船向长江南岸冲去。

上级要求他们选出的突击队员一定要是党员、南方人、会划船,还要懂水性。

陈训杨根本不懂水性,也不是党员,只单单满足一个南方人的要求,但陈训杨一直在告诉自己,现在感谢解放军和保卫国家的机会就在面前,我一定要抓住。

陈训杨说自己懂水性,就这样进入了突击队。

划船是现学的,游泳还没有熟练,就要划着小船冒着枪林弹雨,在最宽处达10多公里的江面上来回接送战友,一共往返了6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弹太过密集,敌人的炮弹在身边爆炸的时候,就是冲天的水柱,炸死了江里的鱼就翻着肚子成片浮上来,四周都是血腥味。

陈训杨划的小木船被炮弹炸成了碎片,陈训杨受了伤,他抱住一根木板,就这样在江面上漂着,漂到了岸上。

只有陈训杨自己心里清楚,他能活下来都是一个奇迹。

300多人的突击队之中只有50个人成功上岸,而当陈训杨等人占领了敌军的阵地顺利完成战斗任务之时,突击队也仅仅剩下了13人。

陈训杨成为了队伍之中响当当的人物,被授予了“水上英雄”的荣誉称号,获得了一等功。

陈训杨也因此完成了加入解放军之后最重要的目标——加入共产党。

南京解放之后,陈训杨就跟着大部队前往西南战场。

这里地形复杂,解放军部队行军过程非常艰苦,进入贵阳之后,每天都是背着40斤的包袱行军。

陈训杨因为抬着重机枪,一度被压得肩膀变形,几乎每一个战士脚下面都起了水泡,这种痛苦,让一些战士开始抱怨“宁愿死在战场上,也不愿在走路了”

陈训杨从来没有过一分钟的懈怠,最难的一天,他跟着部队走了整整180里的山路。

陈训杨最终被授予了“行军模范”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南战场地域辽阔,陈训杨跟着部队半年之内就走了6个省区,参加解放大西南、成都会战以及西南剿匪战斗。

此时的陈训杨已经是解放军老战士了,也是一名一心只想要保卫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中共党员。

在抗美援朝的战争打响之后,他依旧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他在朝鲜作战,出生入死,英勇杀敌。

那个年代条件不好,美军掌握了制空权,连番轰炸铁路大桥,志愿军后方供应跟不上,部队生活极其艰难,行军打仗根本无法休息,只能一把炒面一把雪。

最有营养的,就是战争间隙能够去挖点野菜煮着吃,也算是有点热乎的东西,偶尔能吃一顿大米、高粱、面粉,这些都是国内运来的。

陈训杨就这样在朝鲜战场打了5年,一直到1955年4月从战场上回国,在和平年代终于回到故乡。

陈训杨说:“我这一生中最骄傲的日子,就是去朝鲜跟美国人对着干的这几年。邻居着火惨遭殃,火势牵连我心伤。抗美援朝上前线,保家卫国灭凶狼。当时,去了朝鲜,就没有打算活着回来。战友们都一样,很多大首长都写了遗书。”

参加解放军7年,陈训杨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十多场,对于自己的功劳,就是在子女们面前都很少提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获得了22个军功章,全部都藏了起来。

他记得在离开部队之前,部队首长杨得志集结了所有的战斗功臣,在离别前向他们作了最后的嘱托:“你们在部队都是英雄,但到了地方不能称英雄,你们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团结老百姓,再立新功!”

回到家乡的陈训杨摸遍全身上下只有300元复原补贴,家乡正是组建初级互助社的关键阶段,他一分钱没有给自己留,全部拿出来买了两头大水牛送到了互助社,剩下的钱,全部都用来接济生活贫困的老乡。

组织将陈训杨安排到了高安县林业部门工作,他闷声做事,带领乡亲们搞建设,植树造林,种植果树,疏通河道等等。

因为曾经在部队之中的战斗经验,他在工作之中一直以军人、共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传递给大家,和大家一起不分昼夜地奋斗者。

1958年,陈训杨奉命前往上游水库任施工团第三连指导员。

他对地三连完全是军事化管理,每天他都是最早起来的,3点钟就催促着大家起床,然后和大家一起劳动,饭菜都是送到工地上去。

在工作的时候,陈训杨是一丝不苟的,但在吃饭的时候,他总是怕一些年轻人吃不饱,把自己本就不多的饭菜分给大家。

他总是最早出去,最晚回来的那一个,修筑大坝会出现很多问题,他和大家一起用手挖,用肩扛,他是指导员,也是战斗员,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和群众们在一起坚守着,

每个月的团部总结大会上,陈训杨带领的连队次次都能获得先进奖。

从1958年到1960年,他带队先后修建了碧山、樟树岭、九龙等水库、堤坝,一等英雄又被评上了劳动模范,多次受到表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陈训杨在外打仗,家里人盼着他早点回来,而今天他回来了,却依旧将自己时间全部奉献给国家。

因为工作忙碌,陈训杨四个孩子出生,他都没有时间赶回家,他常常笑呵呵说“水库就是我的孩子”,给孩子起名的时候也带着这位老人家满满的心愿:大儿子陈坝根、大女儿陈坝英、二女儿陈坝凤。

他说给儿女们起这样的名字,就是想要是纪念自己这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水利工程结束之后,组织还想要将他留下来做干部,陈训杨却不同意了,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大老粗”,不适合去做办公室。

陈训杨知道,时代需要新的人才,他没有文化,在单位上做事,有着太多的力不从心。别人眼里的“铁饭碗”,他并不在意,他主动去找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说要回家种田去。

“当兵不能贻误打仗,当官要为老百姓,不能耽误公家的事,自己不会干、干不好,就应该让别人来干。”

在陈训杨的影响之下,他的儿子、孙子后来都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村委会工作,一心一意服务着家乡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总是不放心,会常常和儿子、孙子说起当年牺牲的战友,他依旧会常常梦到他们,梦见他还在战场上和敌人拼着刺刀……他希望儿孙能够一辈子都记得这些,忠于党,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孙子是村里的会计,其实工资一直很低,比不过后来去城里打工的年轻人,他也曾经想过辞职去成立打工,为家里多赚点钱。陈训杨听说后好好给孙子上了一节课:“你这个党员不合格呀,看到收入少了点,就想要辞职。当年那些共产党员、革命先烈如果都像你这样只考虑个人得失,轻言放弃,那革命怎么能成功?”

从此以后,孙子安心扎根在村里面,踏踏实实为村民服务。

一等功臣,劳模,英雄……这些荣誉就这样被陈训杨留在了过去,他如果拿出这些完完全全可以舒舒服服度过下半生,但他就是要回去,和老乡们在一起,继续搞建设。

陈训杨是个热心肠,和他什么事儿都好商量,唯有一件事情他容忍不得。

陈训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忠于自己的革命信仰。

他刚刚复员回到家乡的时候和自己的老母亲住在一起,老母亲年纪大了,又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平时就习惯在家里烧香拜佛。但这件事陈训杨是绝对不允许的。

陈训杨发现母亲又在家中烧香,他一怒之下就把神龛上的香纸和祭品都扫到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来孝顺的陈训杨对母亲发了一通脾气:“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神灵,你这是在搞封建迷信,我们现在的好日子,都是共产党流血牺牲打下来的。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穷人的好日子。”

母亲不理解儿子,儿子也说服不了母亲,为此,母子俩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老母亲觉得陈训杨亵渎了神明,一气之下,将他所有的行李都扔到了门外,要将他赶出家门。

在这一点上,陈训杨是异常地固执。他亲眼看到那么多战士的战死,还想念着那么多因为战争而残疾的战友。死的恐怖,生的残忍,他是经历过的,他不信神佛能保佑人间,只信人的团结、拼搏和勤劳才能获得和平和财富。

陈训杨不放弃,继续劝说着老母亲不要搞封建迷信那一套,他还在劝说着村民们远离封建迷信,带头拆除庙宇和佛堂,破除封建思想。

陈训杨这么多年不在家乡,乡亲们自然对他在部队的经历很感兴趣,但陈训杨将自己所有的荣誉都藏了起来,这一藏就是60年。

别说是陈训杨的乡邻,就是家中的亲戚,对陈训杨一等功臣的身份也是知之甚少。

左眼摘除的手术结束之后,陈训杨依旧对自己的战功守口如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30元医药费对老人的家庭也是一笔大数字,陈训杨一直在务农,家中有一子三女,一家人生活其实很艰苦

村里面会偷偷给陈训杨送一点补助,有时候妻子和儿子都拿回家里了,陈训杨大发雷霆,一定要看着退回去。

他觉得像自己这种打过仗的人,应该把钱财什么的都看轻,因为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其实是最有福气的,不应该再去争什么或者要什么。

2019年,陈训杨已经99岁高龄。高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刚刚成立不久,他们首先的工作任务就是调查寻访退役军人的相关信息,结果在寻访的过程之中意外得知了陈训杨是一等功臣的消息

他们异常惊喜,赶紧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市委领导高度重视,赶紧安排宣传部门宣传陈训杨的事迹,陈训杨多年来隐藏的身份才慢慢被别人所知晓。

陈训杨的故事在此时被媒体采访报道出来,乡邻们才知道身边这位倔强的老人家竟然是大英雄。

记者采访了陈训杨,这位百岁老人住在一层平房里面,家中一切依旧非常简朴。

他的一只眼眶是深陷的,神情却很宁静,见到这些孩子们都是笑呵呵的,慈眉善目。

记者询问:“这么多年,立功的事为什么不让社会知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训杨的表情很严肃,他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望了望门外,声音低沉:“想着那些曾和我并肩作战、倒下了的战友,我哪有颜面到处对别人宣扬?”

陈训杨说完笑了笑。

陈训杨的胸前,始终别着一枚毛主席纪念章,儿媳妇嫁过来没多久就知道了老人家的习惯,每次衣服洗干净之后,都会端端正正别上去。

老人为人民奋斗了一辈子,简朴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到了晚年心里坦荡,回首一生都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