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摄

北京时间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地月转移轨道。随着太阳翼和中继通信天线相继正常展开,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探月四期后续工程的"关键一环",鹊桥二号将成为世界上第二颗在地球轨道以外的专用中继星。它将在地月之间架设起新"鹊桥",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

鹊桥二号如何为"嫦娥"搭桥

成功发射24分钟后,随着星箭分离,鹊桥二号中继星进入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其太阳翼和中继通信天线相继正常展开。此后,鹊桥二号将在地面测控支持下,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进入捕获轨道,再经轨道控制后进入调相轨道,最后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使命轨道。

上海天文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施韡解释,由于月球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恰好相同,所以在地球或地球轨道上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永远看不到背面。如果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就需要在轨运行月球中继星架起"桥梁",从而使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通过中继星与地面保持通信。

与首颗月球中继星鹊桥被部署在距离月球5.6万至8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不同,由于探月四期的几次任务都将对月球南极地区进行考察,因此鹊桥二号选择了一条十分特殊的绕月大倾角椭圆轨道——与月球赤道的夹角达54.8°,近月点在月球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远月点在月球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鹊桥二号在轨运行示意图

"在远月点附近,鹊桥二号将慢吞吞地在月球南极上空路过,持续为地面探测器提供通信中继服务。"施韡说,嫦娥六号将在月面停留48小时进行取样作业,鹊桥二号将在一条24小时周期的轨道上运行,每天可为嫦娥六号提供20小时以上的通信服务。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葛平介绍,发射成功只是鹊桥二号迈出的第一步,当它进入周期为24小时的轨道之后,还需要与嫦娥四号和嫦娥六号探测器进行对通测试,以确保鹊桥二号为嫦娥六号以及后续任务实施提供中继通信服务。

重量达1.2吨,功率达1000瓦以上,设计寿命超过8年——这让鹊桥二号拥有更强的通信保障能力。未来,鹊桥二号将为正在运行的嫦娥四号,以及即将开展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及后续国内外月球探测任务等提供中继通信服务。

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天都一号、天都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它们将开展月球轨道导航空间基准异源标定、Ka频段通信测距一体化新体制试验、月地高可靠传输与路由等新技术验证。

嫦娥六号将进入发射倒计时

待鹊桥二号就位,嫦娥六号就将进入发射倒计时。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今年是中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20周年。20年来,从环绕月球拍照,到世界首个航天器着陆月球背面,再到成功带回月球"土特产","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开启了探月四期工程的大幕。时隔五年多,鹊桥二号的发射让探月四期工程再启。葛平介绍,嫦娥六号的主要任务是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预选着陆区是南极—艾特肯盆地内。整体而言,月球背面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三大地体之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发现并采集到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对增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具有重大意义。

嫦娥六号任务中有三大难点:一是月球背面的采样返回,二是需要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三是需要突破月背智能采样和月背起飞上升技术。

此次鹊桥二号中继星的发射,针对的就是嫦娥六号任务中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难点,即实现月球背面探测器与地球的中继通信,满足月背工作段的测控通信需求。

葛平说,在科学研究方面,嫦娥六号任务实现采样返回后,将对月球背面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据介绍,嫦娥六号任务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探测器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个载荷和卫星。

未来,我国还将延续向国际开放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申请的做法,在后续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相关任务中,继续面向世界公开征集合作机遇。

作者:许琦敏

文: 许琦敏 图:新华社、国家航天局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