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

多位家长向海峡导报大莆田反映

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

莆田城厢万达广场金街的

莆田FPIA亲子游泳俱乐部突然闭店

数百名家长退课无门

据不完全统计

充值剩余金额合计已超百万元

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已介入调查

FPIA亲子游泳俱乐部突然闭店,家长自发组建维权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莆田FPIA亲子游泳俱乐部

据张女士(化名)介绍,3月17日(上周日),FPIA亲子游泳俱乐部还在正常上课,工作人员还发出了19日(本周二)的课位表,没想到过了周一的公休日后,19日(周二)当天,门店门口就突然张贴了闭店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在该游泳俱乐部还有剩余课程的家长们已经自发组建了多个维权群,仅张女士所在的维权群里,家长们的剩余课时费用总额已经超过百万元。“我自己的相对不多,还剩两千多元的课时,”张女士表示,挺多家长本来都蛮信任这个亲子游泳的,没想到这么突然就闭店了。

客服称“无法退款,可以转课”

20日下午,导报君来到位于城厢区霞林街道万达广场金街的莆田FPIA亲子游泳俱乐部门店,店门已经紧锁,现场并未见到该俱乐部的工作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口张贴的闭店公告称由于连年亏损,莆田FPIA亲子游泳俱乐部已无法继续经营,将于公告之日起暂时闭店。并向各位会员澄清“并没有跑路”,已安排专人负责相关善后事宜。可以于2024年3月19日至3月31日(每日10点至下午6点),至莆田FPIA亲子游泳俱乐部现场咨询了解相关善后情况,也可致电中心客服电话或添加客服微信了解后续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报君尝试致电公告中的中心客服电话,但并未接通。添加客服微信后,导报君向其询问能否退款,客服表示“实在是没有退款能力了”,并称有转课方案,这周六(23日)之前会发出第一批转课机构给家长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该门店门上贴有一张温馨提示,称莆田城厢万达广场金街FPIA亲子游泳俱乐部因自身经营问题未向我司提出终止经营租赁合同的撤店请求,并临时停业撤店,提醒消费者及时与霞林派出所联系。

导报君从万达广场物业方了解到,物业方未事前收到FPIA亲子游泳俱乐部的闭店通知,并不确定该俱乐部是否有拖欠房租的情况

导报君在现场看到还有几名在FPIA亲子游泳俱乐部有剩余课程的家长。林女士(化名)表示,她的孩子还有60节课没上,根据报课价格,尚存五、六千元的课时费用。除游泳课外,她并不愿意进行换课,并对俱乐部不予退款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此举极不合理,俱乐部这种行为必须予以曝光。

原名“龙格亲子游泳俱乐部”,已于去年10月终止品牌授权合作

据了解,FPIA亲子游泳俱乐部原店名是龙格亲子游泳俱乐部,于2023年11月改名,有家长表示,自己甚至都没发现游泳馆已经改名了,由于原先的龙格是知名亲子游泳连锁品牌,自己才报名了上万元的课程。

网络上简介称龙格亲子游泳课程体系源自德国,始于1977,专注于婴幼儿水上教育。作为德国联邦水上教育协会亚洲合作伙伴,国际游泳学校协会顾问成员机构,国际师资认证,中心一百五十余家覆盖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龙格亲子游泳俱乐部官网更新的摘牌公告(汇总)显示,龙格福建莆田万达中心店运营主体为莆田市乐阳游泳馆有限公司,截止2023年10月30日该中心已经与我司解约,龙格品牌总部已终止与该公司的品牌授权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已终止授权 但抖音团购上仍是“龙格亲子游泳俱乐部”的店名

爱企查显示,莆田市乐阳游泳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26日,注册地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荔华东大道8号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A159号,经营范围包括游泳馆服务。

导报君注意到,3月4日,莆田市城厢区卫生健康局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公示表显示,莆田市乐阳游泳馆有限公司因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行为违反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八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莆田市城厢区卫生健康局对其处人民币贰万元罚款行政处罚。( )

针对此事,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介入。执法人员建议家长们尽快前往法院、派出所等相关机构进行备案,并通过司法途径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报君手记

早在2022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就已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其中明确,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福建省教育厅、莆田市教育局也在近日发布了“校外培训消费需理性”的提示,提醒家长们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费避免踩坑。

近年来,全国各地频繁出现教培机构倒闭逃逸的现象。其中,“龙格”亲子游泳俱乐部的倒闭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些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直指预付费消费模式存在诸多漏洞。

由于《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的适用范围主要限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对于当下美容美发、健身、居民服务业等最为普遍的预付费场景,无法适用该《办法》,更缺乏明确的监管规定。

因此,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预付费资金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进一步完善惩戒机制,让“跑路者”无法“换壳经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编辑:小吴同学

▌校对:小陈同学

▌审核:蔡蔡子

▌来源:闽中网转自海峡导报大莆田

▌法律顾问:陈少东律师(微信:nxnx123)

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立场,转载此文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不作任何投资建议或应用。若有内容、标注错误或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